推荐阅读

CorelDRAW绘制绿色的森林一角场景
该实例制作了一幅森林场景画面,画面以绿色调为主,通过不同绿色之间的搭配关系营造出丰富的色彩关系。在处理手法上要注意表现画面的纵深感,并且要层次分明、主次有序。图3-2为本实例的完成效果。图3-2 本实例完成效果3.1.1 技术提示本实例的画面具有一定的纵深感,制作时通过为图形添加阴影效果,拉开了画面的层次,给人一种纵深的空间感。如图3-3所示,为本实例的制作流程。图3-3 本实例制作流程3.1.2 制作步骤:绘制远景植物(1)启动CorelDRAW,新建一个工作文档,在属性栏中将“微调偏移值”设为0.1mm,其他参数保持系统默认。然后使用“矩形”工具,在视图中绘制矩形。如图3-4所示。

Photoshop调出唯美冷色效果的外景人像
最终效果原图1、打开素材图片渐变映射调整图层,参数如下 选用较暖的明暗色作为叠加层,确定后把混合模式改为“叠加”,不透明度改为:30%,如下图。2、创建色彩平衡调整图层,参数及效果如下图。

(10-2):使用字符调板
1012以上是在文字工具的公共栏中出现的选项。在点击了字符调板按钮后即会出现字符调板【窗口_字符】,如下图。在其中可以对文字设定更多的选项。在实际使用中也很少直接在公共栏中更改选项,大多数都是通过字符调板完成对文字的调整的。其中的字体、字体形式、字号、颜色、抗锯齿选项就不重复介绍了。注意其中的为亚洲文本选项,需要在Photoshop首选项〖CTRL_K〗的常规选项中开启“显示亚洲文本选项”才会出现。1013拼写检查选项是针对不同的语言设置连字和拼写规则,如下右图显示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对同样文字的不同连字方式。注意,末尾连字只有在框式文本输入时才有效。因为框式文本是自动换行的。通过手动换行的文字是不会有连字效果的。有关框式文本的输入方法在本节后面部分介绍。连字和拼写规则对于中文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汉字为单体结构,即一个汉字字符已携带完整含义,而字母系语言需要多个字符组合才能携带完整含义。也正是因为汉字携带的信息巨大,因此现在电脑的计算能力还不足以完美处理中文化的信息结构。-1014行间距控制文字行之间的距离,若设为自动,间距将会跟随字号的改变而改变,若为固定的数值时则不会。因此如果手动指定了行间距,在更改字号后一般也要再次指定行间距。如果间距设置过小就可能造成行与行的重叠。如下左图是自动行距与手动指定为12像素行距的比较。如果有重叠发生,下一行文字将会遮盖上一行。1015竖向缩放相当于将字体变高或变矮,横向缩放相当于变胖和变瘦,数值小于100%为缩小,大于100%为放大。如下右图中3个字分别为标准、竖向50%、横向50%的效果。-1016在字符调板中有比例间距和字符间距,它们的作用都是更改字符与字符之间的距离,但在原理和效果上却不相同。我们可以动手来理解它们的区别,新建一个足够大的图像,打上simple这几个字母,字体为黑体,大小为72像素。如下图左端所示,我们看到整个文字的宽度是由字符本身的字宽与字符之间的距离构成的。这两者都是在制作字体的时候就定义好的。有的字符本身较窄,但其左右的字距也较大,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每个字符占用的宽度一致。否则,较窄的字符就只能占用较小的宽度。但这种设计却也造成了字符之间疏密不同。如下图中的mp之间与pl之间的疏密就不同。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使用中文字库输入字母的时候,Windows系统自带的黑体、宋体、楷体字体都存在这种现象。因此输入英文时应避免使用这些字体。字宽与字距间的比例将随着字号的大小相应改变,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字体来说,字号越大,字符之间的距离也越大。反而反之。那么,字符间距选项的作用相当于对所有字距增加或减少一个相同的数量。可手动输入数值。如下图中将字符间距减去100,所有的字符间距都减去100,字符就互相靠拢了。但是这样做并没有改变疏密不同的情况,尽管mp已经是互相紧靠着密不透风,但pl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当然,如果继续减少字符间距也可以最终令pl之间也“密不透风”(设为-300左右),但mp之间却会产生重叠的效果了。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算式来理解:假设mp原来的距离为100,pl之间的距离为300,当字符宽度设置为-100的时候,mp之间的距离为0,pl之间的距离还有200。要令pl之间的距离为0,字符宽度必须设置为-300,但同时mp的距离必须为-200,所以mp产生了重叠的现象。比例间距选项的作用是同比例地减少(注意,只能是减少而不能增大)字符的间距。按照上一个算式中的前提来假设计算的话就是:当比例间距设为50%,相当于所有字符间距减半(mp间距为50,pl间距为150),当设为33%的时候,所有字符间距减为原先的三分之一(mp间距约为30,pl间距为100),当设为100%的时候,所有字符的间距就都被降为0了。因此我们看到的效果是所有字符都彼此依靠(抗锯齿选项及字体形式的不同可能带来微小差异)。1017间距微调选项是用来调整两个字符之间的距离,使用方法与字符间距选项相同。但其只能针对某两个字符之间的距离有效。因此只有当文本输入光标置于字符之间时,这个选项才能使用。1018竖向偏移(也称基线偏移)的作用是将字符上下调整,常用来制作上标和下标。正数为上升,负数为下降。一般来说作为上下标的字符应使用较小的字号。如下图。1019强迫形式的名称是我们为了与文字形式相区别而起的,它的作用也和文字形式一样是将字体作加粗、加斜等效果,但选项更多。即使字体本身不支持改变形式,在这里也可以强迫指定。它与字体形式可以同时使用,效果加倍(更斜、更粗)。其中的全部大写字母选项的作用是将文本中的所有小写字母都转换为大写字母。而小型大写字母选项的作用也是将所有小写字母转为大写,但转换后的大写字母将参照原有小写字母的大小。如下图所示。上标与下标选项的作用与竖向偏移类似,就是增加了可同时缩小字号的功能。下划线选项与删除线选项的作用是在字体下方及中部产生一条横线。

用PS完美抠出复杂的羽毛头饰的简单教程
打开如下图片,复制图层,将 背景 层锁定。我们将在复制层进行抠图,隐藏背景层。选择 >> 色彩范围,打开色彩范围窗口,选择最左边的吸管工具并点击图像背景,这时在色彩范围窗口中你会发现被选择部分变成了白色,移动颜色容差滑杆,使得图像大部分区域变成黑色,并且背景易于选取。提示:要添加颜色到选区时,应使用中间的吸管工具点击要添加的色彩部分2 获得选区,在通道面板中,按下“将选区存储为通道”按钮,得到一alpha通道,取消选择(Ctrl+D),点击“Alpha 1”层,这时图像变成黑白色。提示:图像中的黑色区域是我们要保留的部分,白色为要扣除的部3 这时我们发现图像中还有部分灰色区域,这些将成为半透明区域,所以必须将他们调整为纯黑色或纯白色。图像 >> 调整 >> 色阶,打开色阶窗口,由左向右拖动黑色滑杆直到灰色区域变为纯黑色为止。由右向左移动白色滑杆将白色区域变的更清晰4 选择黑色笔刷并提高笔刷边缘硬度,涂抹需要保留的区域,用白色笔刷涂抹羽毛边缘,根据涂抹区域大小的不同使用不同粗细的笔刷
最新发布

快速掌握曝光功能和诀窍
测光和设定曝光 为了拍出具有优美的影调范围的影像,选择正确曝光是必要的。这可以确保细节看起来既不过于黑暗,也不过于明亮。照相机能使你简单地选择曝光,因为它可以为你测量景物的亮度,使用一种感光的单元把光转变成电信号――电信号越多,影像越明亮。 摄影师的问题是,亮度可能从影像的一部分到下一部分变化很大。例如,在夏季风光中,天空要比树下阴影地区明亮得多。如果你手动设定曝光,那么对于你应当设定曝光的部分取决于你想要的结果;通常你会对两种极端中的某一部位设定曝光。在这种折中的情况下,照相机成功曝光的方法取决于它使用的测光系统的类型。许多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在两种或更明亮的测光系统之间提供一种选择。 照相机如何测光 不同照相机用来测取曝光的准确方法因机型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是在现代照相机上实际上通常能找到4种类型的测光系统。特别是矩阵式系统,在其先进性能上变化很大,同时也取决于所用的照相机。在某些自动对焦照相机上,曝光模式和自动对焦系统可能结合在一起(见50―51页),以便照相机能够计算出被摄体处在画面的哪一部分。然后使曝光倾向于从这一区域测取光的读数。 平均测光: 这种基本的系统仍然用在最简单的袖珍照相机上,它从整个影像测取光的读数并计算出平均值。它的主要缺点是,它可能很容易被误置,当拍摄逆光的风景时最明显,画面上天空要比前景显著明亮。照片的下部分会曝光不足。 中心重点平均测光 这种系统工作起来类似于平均测光方式,但是它的读数倾向于更注重画面中心的亮度。理论是照片的被摄体多半可能处于中心。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构图都像这样,但是它很容易预测什么时候这一系统会不准并相应地进行补救。 点测光

逆光摄影的艺术效果
逆光是一种具有艺术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光照,它能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它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能够增强被摄体的质感。 逆光摄影样张 特别是拍摄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如花卉、植物枝叶等,逆光为最佳光线。因为,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体的色明度和饱和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顺光光照下平淡无味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另一方面,使同一画面中的透光物体与不透光物体之间亮度差明显拉大,明暗相对,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第二,能够增强氛围的渲染性。 逆光摄影样张 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线会勾画出红霞如染、云海蒸腾,山峦、村落、林木如墨,如果再加上薄雾、轻舟、飞鸟,相互衬托起来,在视觉和心灵上就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意境更高,韵味更浓。 第三,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 逆光摄影样张 在逆光拍摄中,由于暗部比例增大,相当部分细节被阴影所掩盖,被摄体以简洁的线条或很少的受光面积突现在画面之中,这种大光比、高反差给入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产生较强的艺术造型效果。具体地说,首先,它能使背景处于背光之下,曝光不足,使背景得到净化,从而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其次,它能生动地勾勒出被摄体清晰的轮廓线,使主体与背景分离,突现被摄体外形起伏和线条,强化被摄体的主体感;再次,它能深入地刻画人物性格,由于整个画面受光面积小,面部与身体的大部分处于阴影之中,形成以深色为主的浓重低调画面,有助于表现人物深沉、含蓄、肃穆或忧郁的性格。同时,由于影调反差对比度较大,明暗光线布局强烈,既可使人物面部的某些欠缺借助强光加以冲淡,又可利用背光的暗影予以隐匿,以取得扬长避短之效。

影棚的基本知识和灯光详解
现在众多摄影爱好者开始涉足影棚摄影,但是苦于没有经验,对影棚充满神秘感。一但有机会自己布光却显得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入手。别人布好光自己拍摄又不能很好地认识光线,学习不到东西,而且也不过瘾。 还有一些影友因为棚子租金贵,一进影棚就不停地按快门,生怕不够本。其实摄影大部分时间不是按快门,而是观察、改善光线,当光线良好的时候,再来捕捉那美丽的瞬间。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运用好影棚,拍出满意的照片,特别介绍一下影棚、灯光等有关的东西,并详细图解一下灯光的特性。 影棚为了完全能控制光线,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有黑色的挡光布,完全隔绝外界的光线,然后在里面放一盏可移动升降的灯,这就是最简单的影棚了。 灯光 比较标准的影棚一般配置3~5盏灯,可以让光的效果更丰富,但是初学的朋友千万别以为灯越多越好,因为灯越多,越难以控制。 灯光分连续光灯和闪光灯两类,连续光灯很好用,就跟太阳底下拍摄一样,看到的效果就是出来的效果了,测光也可以用机内测光来判断。但是石英灯等色温低 (2800~3200),而且色温不稳定,电压变化会引起色温大范围变化,而且发热量大,不安全,光量小,所以现代摄影棚很少选用(现在色温接近日光的太阳灯性能越来越稳定了,但亮度还不够高——编者注)。 用的最多就是如下图的大功率闪光灯,从100W~5000W都有,标准的影棚都配备总量为2500W左右的闪光灯(3~5盏),这样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商业摄影项目了。用的最多就是如下图的大功率闪光灯,从100W~5000W都有,标准的影棚都配备总量为2500W左右的闪光灯(3~5盏),这样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商业摄影项目了。 专业闪光灯色温非常稳定,采用海漫管的灯可以长期稳定地工作在5500K左右,配合日光型胶卷将可以完善再现被摄物的色彩,而且光量大,可以选用极小光圈,有利于商业摄影需要的大景深。 这张图是一个标准的影棚闪光灯外观图,中间圆形玻璃物体为闪光灯泡,白色长条为150W造型灯(内部双钨丝),造型灯用于模拟闪光的效果和用于对焦。有些闪光灯的造型灯为60W钨丝灯,不适合用4x5小光圈下对焦,此双灯泡是整个闪光灯最脆弱的地方,千万注意安装配件时别碰坏。开启时温度和电压很高,请勿用手碰触,关闭后自然冷却一段时间后才可以安全更换。 这是尾部开关图,电位器用于调节闪光量,可调节1/8~全开。调节时造型灯可自动显示明暗的区别,方便观察光影变化效果。 TEST:为手动试闪,按下可以启动闪光,闪光时造型灯可以同时关闭。

闪光灯和反光伞的布光技巧
无论你用单灯还是四盏灯,也无论你想拍出什么艺术效果,可以精确控制输出量和角度的影室闪光灯都可以帮助你获得专业的照明效果。本节,我们就谈谈如何使用闪光灯和反光伞。 本文包括以下部分: 怎样用闪光灯和反光伞布光 用反光伞做主光源 用反光伞做主光,同时用反光板补光 用两只反光伞分别做主光和辅助光 用反光伞做背景光 怎样用闪光灯和反光伞布光 反光伞打得太低,照亮了模特手工艺腰部,面部有阴影 一般的想法,用一盏灯照明拍半身人像,自然要让灯光照亮模特的上半身,于是有了上图的布光方式:闪光灯对着反光伞中部,反光伞指向模特上身。

如何将闪光灯与室外自然光配合运用
在自然光(日光)下摄影,一般不需要辅助照明,因为自然光有足够的亮度。可是在有些倩况下则不然,如在强烈的日光下拍摄侧光或逆光的近景和特写人物活动,或在窗前拍摄在日光直射下的逆光人像,以及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拍摄较大的场景等,或因景物明暗反差过大,或因光线不匀,就需要补光。小型闪光灯既轻便,又容易控制光量,色温适宜,还可以多灯同闪,是比较理想的补充光源,如果运用得好,有助于弥补自然光的不足,改善照片质量。 实践证明,在自然光中加用闪光灯,既可控制反差,又能调整色温,有时还可当造型光使用。这种用混合光摄取的影像,也显得格外细腻、柔和,能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现在先来谈谈闪光与室外自然光的配合。这里说的室外自然光,包括直射日光和阴天的散射光。在直射日光下摄影,用闪光灯补充照明的目的,在于减弱景物的明暗反差,并使阴影部分的影纹层次充分显现出来。因此,只有当被摄体处于侧光或逆光状态时才需要加用闪光。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闪光灯是用作辅助照明的,所以曝光应以日光为准,对于闪光灯的照度必须加以控制,切勿喧宾夺主。 现以侧光摄影为例:在直射日光下拍摄侧光人物,曝光可以面部强光为准,其明暗反差,通过闪光灯补光,一般控制在1:3到1:4比较合适。如果使用自动闪光灯,要控制上述明暗反差的比例很简单,只要在选择闪光灯上的自动光圈级时,选用比相机上所用光圈大一级到一级半即可。倘若闪光灯上正好没有这个档次,还可通过调整相机上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曝光组合来解决。如果使用手控闪光灯,则可采取调整闪光灯的功率装置,或闪光灯到被摄体的距离,或在灯上加纱等办法,来控制闪光灯的光量:这里有二点需要说明,如果你的照相机是焦点平面快门.就只能用慢速胶片,或者在镜头上加一个中性灰滤光片,因为焦点平面快门的闪光同步速度通常是1/60秒或1/125秒(目前比较高级的相机有1/250秒的),如用快速胶片,在强烈的日光下就不适用了。 在直射日光下拍摄彩色片,如加用闪光,要注意日光色温的变化。特别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一段时间拍摄人像,为了保持现场光的色调和气氛,一定要在闪光灯上加用降低色温的滤光片。在阴雨天的散射光下拍摄人物照片,常因拍摄对象受光平淡,反差很弱,而使照片基调灰平、沉闷。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闪光作造型光,用闪光灯订出侧光和逆光等光线效果,以达到增加反差、丰富层次的目的。具体作法有两种:一种是,把闪光灯作主光,或置于被摄体的侧高处,打出侧光效果;或置于背侧高处,打出轮廓光的效果。曝光可以人物脸部自然光为准,把闪光灯的功率和距离调到比相机所用光圈多一级到一级半即可。不过这样作,需要一条较长的导线。另一种是,可以完全仿照双灯摄影的布光法,一只作主灯,一只作副灯,光位和光比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不同的是因曝光是以自然光为准,副灯的主要任务是引发主灯,所以在确定副灯的功率时,要比相机所用光圈少一级为好,以免破坏自然光的效果。

测光、测光、还是测光!
你会测光吗?哪种测光方式好?点测真的那么重要吗?说起这个问题,在坛子里也算是热门话题了,很多迷失在书本和现代相机复杂的测光功能里的朋友常常感觉到非常困惑。我也是这种迷失者之一,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不知道要如何对待相机上的各种测光方式,在自以为是的对测光方式进行了一番的大大调整和应用后,却发现死得很难看,相机自己设定的区域测光方式是最佳的,自己的增减或者是采用其他的测光方式的都不是很好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能是摄影水平太差吧,简单的办法,把相机当傻瓜用吧,但是遇到光线环境复杂,没有把握的时候,只有用包围法。虽然没有什么,对摄影最终结果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每次拿起相机的时候都有一点不安,心里始终对最终的效果没有把握,这不是好现象,没有事的时候再把安塞尔・亚当斯的《论摄影》重读,安大师的预先理论是我踏上摄影路途的入门指引,也是我梦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反复翻阅区域曝光法后,甚至那几句简单的列表都可以倒背如流了,但是实际的应用却往往和意想中的何止千里之遥?!为什么会这样?相机的每一个测光方式对同一个环境测出来的都有所不同,以哪一个结果为基准?18%灰卡的测光是最准的吧,但是在很多时候,都很难用灰卡放在实际的场景中去测,照理说以这种情况下,相机里的点测是最为有用的,这大概是坛子里的大虾一直对相机有点测与否作为依据的最终心结吧。 现代的照相机,尤其是进入AF时代以后,相机的功能朝着复杂化和齐全化的方向发展,哪怕是一台最低档次的机型,都拥有以前几年不敢奢望的技术和功能,也就是这复杂的功能,把大家的心也搞的复杂了,不过,功能多是件好事,而且,现在的功能越来越先进,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迅速的前进。 对于现代相机的测光评述是不太容易的事情,因为现代的相机的测光变得更加难以猜测,天知道电脑会以什么为基准得出结果,虽然它对场景判断的成功率远高于自以为富有经验的象我这样的高手,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很难全心全意地相信它。 相机的测光方式其实由来已久,最开始的时候都是采用外测光方式,象禄莱的双反,康泰克斯的高级平视,他们都是以一个外感光元器件作为测光的依据,这种测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准的,它是在黑白片当道的时候出现的。大家都知道,在胶片中,以黑白片的宽容度和后期加工幅度最大,所以这种测光方式以现代的眼光来看确实误差太大,但却是适合当时的使用条件的。 单反相机的出现是一个革命,它极大地提高了摄影的准确率和大大开拓了摄影的视野,日本的旭光学公司也就是今天的潘太克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镜后测光单反相机,从而把相机的内置测光技术全面的推广普及开来,当时的想法是或者是技术条件能达到只用一个光敏元件对整个视野测光,这就是后来大家称为平均测光的最为基本原始的一种方式。相机上有了测光,比起没有测光的机器来说当然成功率大为提高,但是用户很快发现,这种测光方式的失误率同样非常惊人,它的成功率的提高只是靠很多很接近成功的但又有所偏差的结果来达到的,而在与此同时出现的相机内部的光敏元件只测中心很小一部分的中心重点测光也就是现在简称点测的,又表现为另外的一个极端。它的使用极不稳定,完全依赖于使用者的经验,有经验的它就是很完美的,没有经验的,它比平均测光还要糟糕。 后来出现了两者的结合,偏重中心测光,这时的相机可以在机内设计两个测光元件了,这种测光方式实际上还有很多变种。但是,在同一名字的掩盖下,倒是少有人注意,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中心偏重 偏重中心测光可以说是机械相机时代的统治者,当时几乎每一台相机上都有这种功能,熟悉F3,FM2的朋友对这种测光方式都应该很亲切。在当时看来,这种方式最为理想了,不过当时最为流行的测光方法是不管照的是什么,对着自己的手背测光,哈哈,这个直到现在都非常有效,但是很少看见有人用了,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种方式的弊端。 80年代的中期,尼康FA 的推出为测光方式的变化打通了一条新的道路――区域式测光。尼康费尽心机的新产品,它是后期所有相机的楷模,尽管这款相机技术尚不成熟生命相当短,但是,紧接着的AF时代,把测光全面提到区域式的时代。在这一时代,由于电脑的介入,测光的区域也越变越多,而且在测光中引入了距离和色彩的判断,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商业噱头。不管怎么说在测光中加入色彩信息,可以避免现代相机中测光光敏元件的对蓝光和紫外线过于敏感的毛病,对于大面积单色块的场景测光有所帮助,但是很快发现对于F5这先进的方式相反的是,F5在对于复杂场景的测光,并不比其竞争对手的准确,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测光的分析评估的标准上,这种貌似完美的测光方式它的主要原则还是基于18%灰,尽管加上了色光敏感,但是在其分析系统中好像没有完全以色光为评估基准,还是以合成后的18%灰度为原则,难怪是换汤不换药,测出来的结果和原来系统差距并不明显。 在测光上,作为单反相机里最为有实力的厂家,尼康和佳能在测光系统上的变化非常的大,从最开始的5区(尼康)6区(佳能)开始,频繁在测光上做文章,尼康的花样是和焦点系统的距离相结合,对于尼康长期的单焦点来说,与原来的5区测光相比,测光的精度主要在于区域数量的提高,加上的D距离信息,对自然光的场景几乎没有什么多大的帮助,而对闪光系统倒是一流的。到了F5,由于在EOS1N的阴影下,F5要是没有一点比较亮眼的热点,恐怕会没有卖点,所以加入了RGB测光,和后来出现的F100相比,可以比较明显的发现,两者的差别几乎小到可以不计。不能说是RGB测光系统不好,只能说是现在F5上这套系统还不能发挥RGB的能力,现在的RGB还只是个商业意味多过实际意义的系统。

如何在冰天雪地拍出佳作的技巧
冬天,我们所熟悉的艳丽风景覆上了一层白雪,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拍摄机会。在白雪的映衬下,光秃秃的树木的剪影完全凸显了出来,绿草从白雪中伸出头来,破旧的牲口棚就像哑剧的一幕场景。 开始下雪了,像我一样,你肯定也渴望出去拍摄令人兴奋的景色。但是要注意,严寒给你的拍摄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首先就是温度,相机都有一定的工作温度,电池也是如此。有些相机的电池包可以放在口袋中,然后通过一根线和相机连接起来。这可以让你的电池保持温暖。如果你的相机做不到这些,可以事先使电池暖和起来。这有些麻烦,但可以让你多拍几张。 当你从冷的地方回到暖和的地方时,不要马上就开始拍照。相机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如果直接拿出来,镜头上会蒙上一层水气。在拍照之前,让相机预热几分钟。 雪天拍摄的主要问题是雪的高亮度以及高反射会让相机的测量系统犯错误。所有的相机都是基于测量系统之上的,它是得到好照片的保证,这里假设对比度是正常的。当物体包括了从黑到白的所有色调是最好的,但是如果物体上完全的白色,比如雪,相机会曝光不足,白色就变成了灰色。当你在沙滩上拍摄以沙为主的照片时,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你所要做的就是不要以相机的自动测光值为准确值,如果是全自动相机就进行曝光补偿,或者是进行手动调节。根据照片中雪的多少来决定曝光补偿,选择曝光补偿1挡或者2挡,这样效果会更好。如果你的相机用点测光,常常半按快门按钮,对准中间色调以确定曝光值。 如果你拥有的是老式手动单反相机,调整胶片速度,比如感光度为100的胶片设置为25。这样就可以保证更充足的曝光。记得拍完照片之后把设置调回去。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将你的照片商业化冲洗,色调可能又回到了中灰色。这时候雪就呈现出棕色、蓝色或者是绿色。因此你要提醒冲洗的人,让他们注意点。 我们已经把技术细节问题给解决了,再看看下面的东西吧: 拍摄雪景时,要包含点别的东西,而不完全都是白色的雪。用长焦镜头拍摄堆满雪的树枝,可以创造出可爱的抽象图形。类似的,树叶上的霜和冰也能勾勒出自然的图形。靠近一点,不要用闪光灯,这会增强冰的反射,使照片重点不突出。 冬天的早晨有很多美妙的景象,你要在阳光融化冰冻之前出门。蜘蛛网、草上的冰刀、覆盖着霜的浆果都是不错的拍摄对象。雪刚停的时候也是不错的拍摄时机。要不了多久,

如何运用主光表现人像风采?
主光是照片的主要照射光源,它决定着所拍的被摄体能否清晰成像。在摄影中,主光可以是自然光、人造光或者混合光。人像摄影中的主光能将整个画面照亮,使人物获得正确曝光,展示出人像风采。 主光是对人物造型的主要光线,也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光线。其他光(如辅助光、轮廓光等)都是在主光源的强度和位置的基础上起调节作用。 主光的性质、投射方向及其形成的阴影决定着被摄者的外部形态和立体感。将主光源的位置摆放在人物的左边或右边30o角处,且与被摄者也成30o角,这样拍摄出来的人像照片通常被认为是效果最佳的。 在实际操作中,主光的位置并非绝对的,只要能获得想要的感觉和视觉效果,可以将主光源摆放在任何地方。

【手机摄影】摆动手机滚动快门拍出特效
看见这些波浪形的照片,你一定会觉得这是后期制作出来,但其实这些照片完全没有经过后制,而是于拍摄时做出来的特别效果!手提电话的相机有一种叫滚动快门(Rolling Shutter)的效应,滚动快门对于摄影来说本身是一种缺点,但加点创意就可以拍出这种特别的效果。 拍摄这种照片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一边快速转动相机,一边按下相机快门就可以了。使用iPhone的朋友,可以用手机的音量键取代屏幕上的快门键,这样便更加容易一边转,一边拍。比起正常的拍摄方式,这种拍法还可以拍摄到更广阔的影像,所以也算是手机的一个免费广角镜。 不过,尝试这种效果时一定要在光线非常充足的环境,否则拍出来的影像会因为手机的移动而变得非常模糊,就像手震一样。 最后,大家拍摄时记得要紧握手机,不然手机掉在地上便得不偿失了! 注:更多请关注摄影教程栏目,三联摄影群:182959594欢迎你的加入

不用百微也拍超级微距的技巧
中关村在线论坛本期摄影月赛的主题是微距摄影。说起微距,可以说是摄影的一个大门类,其中的奥义以及技法,值得摄友深入的研究。而说起微距摄影的前提,一支性能不俗的微距镜头是必须的。微距无弱旅,在锐度极高的同时,价格也挺高。手头暂时没有微距镜头的朋友们,如何玩微距呢?这篇文章,笔者就教大家不用微距也拍超级微距。 ·标头也玩微距 很多初入单反的朋友,除了套头之外,应该还会另购一支物美价廉的50mm标头。几百块钱的东西,虽然谈不上手感,但也能体验一把大光圈的魅力。标头一般微距性能不强,如何玩才能更显新意?很简单,把镜头倒过来即可! 从本页最上面的那张图可以看出,镜头反接之后,就变身为一颗放大倍率很高的放大镜头。用手指将镜头前端固定在机身卡口上之后,你就拥有了一颗放大倍率很高的微距镜头。 图为:用50mm标头反接拍摄的电烙铁头 图为:用50mm标头反接拍摄的电烙铁头 图为:用50mm标头反接拍摄果脯表面 景深超浅 笔者使用的是一枚50mm F1.4的佳能标头,在镜头反接的情况下,F1.4的超大光圈不见得是好事情,因为镜头反接之后无法调节光圈大小,只能使用最大光圈,因此,景深非常浅,目测仅有半毫米左右,跟刀锋一样锐利,这对拍摄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稍微移动就会导致焦点偏移,用此法拍摄时,一定要心稳手稳。 ·变焦也能玩微距 标头反接的微距效果大家是否满意呢?连标头都没有的朋友们别着急,其实用套头也能玩反接。遗憾的是笔者手头并没有18-55mm套头,因此只能使用24-105mm镜头为大家演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