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新手入门实例大全详细教程(五)
- 2021-11-20
- 来源/作者: OneGreen.Org / 佚名
- 4 次浏览
目 录
15.图层蒙板
16.图层混合模式
17.图层样式
18.照片朦胧特效
―――――――――――――――――――――――――――――
(15):图层蒙板
前面的课程基本上是以选区为线索的。无论是用选框工具,还是套索工具,还是通过通道或者是路径来转换为选区,目的
都是一个,就是得到一个我们所需要的选区,有了这个选区,我们就可以通过对选区部分的加工,来对图片进行艺术加工了。
但是,仅有选区仍然是不够的。PS还有很大一部分功能是可以不通过选区来进行工作的,也是各有各的不同的功能。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习更丰富多彩的加工手段了。
今天所要学的,是图层蒙板。前面我们学过了快速蒙板了,知道了:用黑色涂抹,可以产生蒙板,就是我们不要的部分,
用白色涂抹,可以去掉蒙板,就是我们所要的部分。这是最重要的基本点。(通道也是一样的道理。)快速蒙板画完后,
只能回到标准编辑模式,产生一个选区。如果要对这个选区进行修改,又得重新进入快速蒙板,万一已经通过选区把图片的
一部分清除了,就无法再修改了,只好重做。而今天我们所学的图层蒙板,则不必产生选区,直接就可以产生效果了。
而且可以在制作过程中,边涂边观察,可以随时修改,不会破坏原图。
先请看这张图:
(合成图)
这张图是我为了上这节课制作的电影海报。做得好不好不去管它,主要是用来说明图层蒙板是如何使用的。
下面是三张原图。我就是用这三张原图,只用了图层蒙板来把它们合成的。
(图1)
(图2)
(图3)
好,现在开始制作。
1、打开PS,先打开图3文件,作为我们的背景图。以下的工作全部是以图3文件为主的,也将成为我们的成品文件。
2、现在再打开图1,按CTRL+A,全选,然后按CTRL+C,拷贝,再按CTRL+W,把图1文件关掉。因为这样做了之后,
图1这个文件我们已经拷贝了,不再用了,可以把它关掉了。现在再到图3文件,按CTRL+V,粘贴。这样产生了图层1。
3、用同样的方法,也把图2文件移过来,产生图层2。现在三张原图都在一起了。
4、现在我们先来为图层2加上图层蒙板。现在选中的是图层2。
我们看到,在图层面板下面的第二个按钮,当你用鼠标移到它身上时,会出现“添加图层蒙板”的字样。
按下这个按钮,就会在图层2上产生一个蒙板。
注意观察一下:在小眼睛的右边,原先是一支画笔,现在变成了蒙板的样子了。在缩略图的后面,有一个链接的符号,后
面又有一个白色的缩略图,这个缩略图的边框是双线的,这表示:现在可以在蒙板上进行涂抹了。再观察一下工作区上的标题,
写的是“功夫海报.psd @ 50% (图层2,图层蒙板)”这表明现在是在图层2的蒙板上工作了。(文件名是因为我曾经保存过了,
可能你的文件名不一样,没关系的)。我们在工作开始之前,一定要明确:我现在是在什么状况下工作,不然的话,会画错
地方的。如果你点一下前面有画面的缩略图,那么,双线框就会跑到那边去,在蒙板缩略图的四周只是单线框,这时,你是
画不到蒙板上的,只是在照片上涂抹了。这一点是最为关键的。一定要搞清楚:现在的双线框在哪里。这个双线框就表示
现在的工作点在哪里。
5、 我们看到现在蒙板上全是白色,说明图层2的整个画面全都显示了,那么如果我们要去掉一些画面,就可以用黑色
画笔来涂抹。现在把前景色设置为黑色,然后点画笔工具,选择柔角画笔,大小200像素,在工作区人物之外的地方涂抹。
看下图:
现在我把图层2的右半边画了一大片,它自身的画面不见,被蒙板蒙住了,因此,右边出现了下面一层图层1的部分画面。
我们看一下图层2里面的蒙板缩略图,右边出现了一大边的黑色,正是这些黑色,把原图的右半边蒙住了。现在可以用黑色
画笔继续画。如果画过头了,把人脸也画掉了,可以换成白色画笔来画,人脸又会出现的。这样,用黑笔或白笔不断地涂抹,
直到画面满意为止。
6、现在图层2画得差不多了, 可以点一下图层1,再为图层1加上图层蒙板,在图层1上面画。看下图:
7、在画的时候,如果到了比较细致的地方,可以换成小一点儿的画笔来画。另外,你一定要注意:双线框是不是在图层
蒙板的缩略图上,如果不是,那你画的不是在蒙板上,而是在照片本身上了,会把照片破坏了。(如果你真的要在图片本
身上画些东西,那可以点一下图片缩略图,双线框就跑到图片缩略图上去了。)另外,在画的时候,可以把其它图层的小
眼睛关掉,单独看我正在画的这一层,看没有没涂抹得很干净?
8、最后,可以变换一下人物的大小,按CTRL+T,把人物放大或缩小,或者是用移动工具把人物移动一下位置,好了,
一个很有意思的电影海报就做成了。
我们来小结一下:这一次,我们并没有用选区,直接就把图片修改了。这样做,并没有破坏原图,只是用蒙板把它蒙了一
下而已。比选区更灵活,修改起来更方便。图层蒙板的关键一是双线框的问题。二是什么时候用黑色,什么时候用白色。
在图片合成中,还经常在图层蒙板上画上由黑到白的渐变色,实际上就是让图片由无到有地渐渐地显现出来。
你可以自己试一下,这种效果很有用的哦。
(16):图层混合模式
PHOTOSHOP中我们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它就像一个万花筒,可以把图片制作成千变万化。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图层
蒙板,做图片合成特别方便,简单。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技术,叫做“图层混合模式”。
图层,就像是一层层的玻璃纸,层层叠叠,组成了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那么,在相邻的两个图层之间,它们之间是什么
样的关系呢?图层与图层之间是一种混合关系。在PHOTOSHOP中,为我们设计了二十二种不同的混合关系,这就是图
层混合模式。每一种模式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上层的混合模式只对下层产生影响。 关于这二十二种关系,实在太复
杂,各有各的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我也没有完全弄明白。现在只能给大家介绍两种最常用的混合模式--正片叠加与滤色
( 有些软件上把“滤色”写成“屏幕”,它们是一样的)。
一、正片叠加:
我们先来做一个实例:
1、新建一个文件,高与宽都是11厘米。分辨率为300,RGB,白色。
2、在背景层上填充颜色(227,135,5)
3、打开图1,
(图1)
复制并粘贴到建好的文件中,产生图层1。按CTL+T,再按住SHIFT,把图层1按比例拖小一点儿,露出四周的背景色来。
这是为了下面会有个比较
4、现在打开“图层”标签下面有“正常”两字的下拉菜单,选中“正片叠底”。
现在的效果是这样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图层1中黑色的部分留下来了,仍然是黑色。而浅灰色的部分没有了,只是把背景层的橙色更加深了一
点点。这里给我们的感觉是:正片叠底,这种混合模式,会以下层为基础,把上层的颜色溶合上去,如这儿的浅灰色;
而颜色很深的部分,如这儿的黑色,会完全显示自己的颜色。那么白色会怎么样呢?
4、现在我们再打开图2,
(图2)
并把图2复制并粘贴到文件上来,产生图层2。设置图层2的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
现在我们看到:
这图2的马是黑色的,而背景是白色的,但是在这儿经过正片叠底之后,白色完全不见了。我们可以知道:白色对下层
的颜色没有任何的影响。
小结一下:
正片叠底的特性是:
1)、白色,对下层没有影响,好像是透明一样。
2)、灰色,会使下层的颜色加深。
3)、黑色,完全保留黑色。
4)、总体是保留下层的颜色。
经常利用的是:对于黑白颜色的图片,用这个方法是最合适的了。连抠图都可以省略了。
为了加深记忆,也为了做个对比,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另一个混合模式“滤色”(也叫“屏幕”)
5、现在再打开图3:(下图)
然后把它复制并粘贴到文件中来。这是图层3。
6、按CTRL+T,把它放大到与文件一样大小。 按住ALT,拉它的边线,可以保持中心,两边同时变大变小。
7、按CTRL+I,反相,成为中间黑色,四周白色。
8、现在把图层3的混合模式改成“滤色”。
我们发现:这一回跟正片叠底不同。四周白色的部分被保留下来了,而中间的黑色部分却消失了,露出了下层的颜色。
白色与黑色之间的灰色,现在把下层的颜色减淡一些了。
我们来小结一下“滤色”的特性:
1)、黑色,对下层没有影响,好像是透明一样。
2)、灰色,会让下层的颜色变得浅一些。
3)、白色,完全保留白色。
4)、总体是保留下层的颜色。
现在我们发现:正片叠加与滤色有相似之处,就是:总是以下层的颜色为基础。
而且两者正好相反。看下面的表格:
这两种模式正好是相反的一对。你只要记住了其中的一个,就可以推测出另一个了。
至于上层的彩色,也会对下层产生影响。除了上述的几点,还会溶入自己的颜色。大家可以自己画一下,仔细地观察一下
就会有印象了。
这两种模式是最常用的。特别是当我们遇到以白色为底或是以黑色为底的图片,就特别有用了。可以直接让底色消失。
图层混合模式共有二十二种,其它的种类,待我们在制作实例时再来研究学习吧。
(17):图层样式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图层效果:图层样式。我们要制作一个金属发光字。通过制作这个实例,来学习图层样式。
我做的这个字并不怎么样,一下子加上了三种图层样式,有点儿太乱了,太过分了,但这是为了做个示例,便于学习。
1、新建一个文件:500*500像素,黑色背景色,分辨率72。
2、点文字工具,在属性栏设定字体。我这儿用的是楷体,稍微圆润一点儿,也可以用隶书。字的大小为180点。颜色用
金黄色。可以用(243,172,5)。再点属性栏最右边,“黑”字右边的那个“切换字符和段落调板”,就会出来一个字符
面板,在这里可以详细地设置打字的各种要求。(也可以到“窗口”菜单下点“字符”,也会出来字符面板。)
在字符面板上,可以设置行距、字距、字的大小、字的颜色等。请你把鼠标移动到各个按钮上稍等一会儿,就会出来提示。
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点下我在这个抓图中的鼠标点中的那个“仿粗体”,让字再粗一些。 注意:现在在学习过程中,
你新建的文件及打字的大小,要跟我一样。如果不一样的话,下面在设置图层样式时的情况也会不一样,做出来的效果
也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数值与文件的分辨率及字的大小都是有关系的。
3、打上“艺术”两个字。用移动工具,把字的位置放在中间。现在可以把字符面板关掉了。
4、现在要进入图层样式。由于图层样式的对话框非常之大,几乎会把工作区都遮住,它的预览图实在太小了,我们会看不到
它的变化过程。因此, 现在把工具栏拖到最下面去把最左边的地盘让出来,然后把工作区移到最左边。 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
因为打开图层样式对话框后,就不能再动了。除非取消。
5、点图层面板的最下面第一个写有f的按钮,这是“添加图层样式”按钮。点下后,会看到有很多的选项。
现在就点“斜面和浮雕”,就会出来好大一块对话框,又把工作区的一半遮住了。现在只好点住对话框,把它向右拖,
一直拖到全部露出工作区来为止。现在的样子如下图, 尽量要让工作区全部显示出来 ,让我们看清:当我们调整对话框
的时候,画面是如何变化的,这样,你才能有个比较深刻的印象。不能只顾填写数字。
我们来认识一下图层样式对话框:
在 “样式”下面,有好多个选项,这些都是方形的多选框,而不是圆形的单选框,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同时选中的。现在
在“斜面和浮雕”的前面有个小勾,我们已经选中了。 再看看工作区,这“艺术”两个字还真有点儿突起来了,也有点儿
光线从上面射下来了。这是软件默认的样子,也已经不错了。而下图是经过我反复调整后完工的数据。
我们看对话框的右边,这里的选项和数值实在是多,真够我们学一阵子的了。有些选项我也说不清楚,基本上很少用到,
或者说直接用默认的就可以了。只能挑我所理解的说说。
第一部分是:结构
A、样式:现在呈现的是”内斜面”,就是说,它的效果是向内发展的,不会去影响字的外部。请你点一下,打开下拉菜
单,你最好换成试点别的样式,如“外斜面”、“枕状浮雕”等等,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最后,回到“内斜面”,这是
我们所要选择的。
B、方法:分为“平滑”另外二种。
C、深度:可能是指变化的强度吧,你可以把那个指针向右拉过去,越向右拉,变化就越强烈。
D、方向。变化的方向吧,我试过,上,有点儿突出来,下,有点儿凹下去。这也不一定的。
E、大小:这个大小一调,字的内部会发生变化,产生高低的流动。某些地方鼓出来,某些地方凹下去。
第二部分是“阴影”:
A、角度:是光线的方向角度。可以在那个圆圈中移动那个十字。
B、使用全局光:原意是全局光可以使画面具有统一的光线。其实,没那么简单,那么清晰。也只能打开与关闭,
自己去看,去体会哪一种比较合适。一般都是打勾的。
C、高度。
D、光泽等高线:这个比较重要,在需要表现光泽的时候使用。在下拉菜单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
这可以表现金属等表面的反光情况。不过,究竟每一种形状是什么样子的,这还是要靠自己去试了。在这里,我用了第
二排第三个叫做“环形-双环”。关于这是怎么产生的?要在学过了“曲线”之后才能了解到。|
E、高光模式:这里是指亮的部分。用“滤色”,后面的颜色块可以点击后进行设置。以及高光部分的不透明度。
F、暗调模式:这里用了“正片叠底”,后面的颜色也可以自己设置。以及暗调部分的不透明度。
模式是指混合模式,符合我们前一课所学的道理。一般来说:浅色的,要用“滤色”,深色的,要用“正片叠底”。
有些地方你改变了它的设置,并没有什么变化,有些地方会有很大的改变,每一项都可以去动动它,改改试试,主要是看
效果怎么样?是否达到你所想要的目标?从中体会一下各项的内容。有时甚至要调第二次,不断地换着样子,才能调出
理想的样子来。我这儿的设置,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案而已。
5、现在已经做好了浮雕样式。我们继续增加一种样式:外发光。在左边的“样式”栏下,点中“外发光”,现在又换了一个对话框:
这里也有不少的选项。最主要的是“结构”这一部分。我在这儿把混合模式换成了“滤色”,把颜色块选成了白色。
这样,整个字体的外围都发出白色的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