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平面设计 > PS教程 > 字体设计 > 字体设计 > 字体常识 > 汉字演进史:一部技术进化史 汉字的明天什么样?

汉字演进史:一部技术进化史 汉字的明天什么样?

  • 2021-11-27
  • 来源/作者: 不详    / 佚名    
  • 21 次浏览

  从甲骨文、篆书到行、草、楷、宋,汉字演进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技术的进化史。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DD

  多样化,个性化,是计算机时代的汉字字体演变趋势。演员徐静蕾的手写字体被收入方正字库,在网上风靡一时。

  近日落幕的第四届“方正奖”中文字体及海报设计大赛二等奖作品:鸿雁体。

  大约三四十年前,有那么一段时间,靳埭强真的以为,几千年的汉字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那时候,打字机代表了“文字工作机械化”的方向。连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都觉得,西方作家把字母打字机背在包里,在飞机上也能写小说,简直令人艳羡。

  “中文打字机很不好用,很笨重。排字做广告也好,做设计也好,都是用手做文字,用最原始的方法来做。”2007年12月17日,香港最负盛名的平面设计师靳埭强站在北大方正大厦的讲台上,回顾这段难忘的历史,“我当时觉得,汉字要灭亡了,幸亏后来出现了计算机。”   

劫后余生

  汉字焕发绚烂色彩

  靳埭强不知道的是,恰恰是将汉字从“拉丁化”绝境中拯救出来的计算机,差一点彻底把汉字推下历史舞台。

  从本质上讲,使用西文键盘输入的计算机跟打字机没什么两样。想将数万个汉字摆上键盘直接输入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计算机时代,象形文字没有前途”,很多人都这样认为。

  汉字机内码、汉字交换码、汉字输入码、汉字点阵码、汉字字形控制码……一系列汉字编码技术的出现,解决了汉字信息输入计算机的难题。

  王选教授发明的高分辨率字形信息压缩、高速还原技术,更是让汉字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在信息时代与拼音文字并驾齐驱。

  劫后余生的汉字焕发出绚烂的色彩。“汉字造型丰富,五体皆备,拥有对称、平行等艺术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但在铅字时代,因为字形复杂、字数多,刻模、铸字等一系列繁杂工艺,让汉字字体设计十分缓慢,一天往往只能写五六个字,一套字模要设计几年才能完成。”方正电子高级字体设计师朱志伟说,“数字技术大大加速了字体设计的进程。从1991年到现在,方正设计出了130多款新字体。”

  靳埭强和朱志伟正在参加的,是一场叫做“字体的明天”的国际研讨会。他们好奇的是,明天的汉字,究竟会是什么样?

技术变革

  深刻影响汉字演化

  人们往往从艺术的角度来考察汉字的演变。而在参加研讨会的很多专家看来,汉字的演进背后,也是一部技术的进化史。

  甲骨文的字体风格,明显带着刻画的痕迹。这跟它的载体DD甲骨DD的材质密切相关。篆书写成长体,则因为竹简是窄长条,使得字形不能往左右横向展开。一些表示四蹄动物的字,在细长的竹简上侧过身子,写成了头上尾下四蹄向左的形状。

  纸的发明,彻底打破了竹简的约束。书写者在宽幅的纸张上连续运笔,催生了行书、草书等新字体的出现,纸张成为汉字书法艺术的重要技术基础。

  雕版和活字印刷是技术影响文字的最典型案例,它使汉字字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类别DD印刷体。

  “宋体字不是设计出来的。”朱志伟说,“最初的雕版都是由书法好的写手用楷书写在木板上,再由刻工来做,他们要快刻,而楷书的曲线不好处理,就变曲为直,宋体就这样产生了。所以宋体字的出现不是为了视觉美观,而是刻工们为了生活。”

  透过汉字字体,人们看到了如此之深的技术烙印。计算机时代的科技飞跃,又将给汉字带来怎样的明天呢?

打破传统

  文字发展会更精彩  

  “多样化,个性化,百花齐放。”无论是中国印刷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双儒,还是日本字体指导小林章、旅美艺术家徐冰,都认同这个大的发展趋势。

  目前,英文有几万种字体,日文有3000多款字库,*、香港、*则有900多种汉字字库。“汉字字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张双儒说。

  “说实在的,现在这几百种中文字库中,让用户满意的字可能选不出几种。”朱志伟有一种紧迫感。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传统字体设计工艺却严重滞后,一些字体设计室先后歇业,老一辈字体设计专家年事已高,字体研究设计人员短缺……张双儒甚至担心,“字体设计也成了快要失传的工艺”。将艺术创造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发展更漂亮的汉字字体,任务很重。

  怎样让汉字更漂亮?小林章的答案是:“多用眼睛,多动手。”在手写习惯日益式微的今天,书法的传统不能丢。靳埭强的答案是:“创意。”没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汉字的发展将失去原动力。

  从1986年到1991年,徐冰花了近5年时间写了一部《天书》,构造出4000多个全新的汉字。如今,在创造出英文方块字之后,他又在创作一部《地书》,完全用图形符号来代替文字表情达意。“科技在创新,工具在进步,我们没有理由让懒惰的思维习惯阻断文字的发展。打破传统的限制,一切都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