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区域曝光法实用教程
- 2022-06-20
- 来源/作者: 网上收集 / 佚名
- 8 次浏览
区域曝光法在20世纪30年代由安塞尔·亚当斯和佛列德·亚契提出。这一理论为摄影曝光建立了标准流程,以保证能在任何环境下——包括逆光、极大光比之类能完全欺骗相机测光系统的场景——得到准确曝光。本文就向大家介绍这种方法,并说明如何在你自己的摄影中运用它。
现代相机内置测光表的设计思路是向用户提供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曝光读数。但当你面对非常规环境时——比如一个同时有着明亮区域和黑暗区域的场景,相机测光表就无法有效工作了。此时就是区域曝光法大展身手的时候,它能帮你得到不仅正确而且迷人的曝光结果。尽管区域曝光法最初是基于黑白胶片摄影建立起来的,不过这种方法同样适用黑白或彩色胶卷、负片或反转片,以及数码摄影。
区域曝光法的优势:
1. 即使面对极端复杂的场景,也能轻松得到准确的曝光
2. 在拍摄前就能准确评估场景的影调和动态范围
3. 明白何时需要使用中灰滤镜
4. 明白如何选择包围曝光范围拍摄
5. 明白如何使用填充光来得到正确的曝光
中性灰
相机内置测光表的作用是向用户提供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曝光读数。也就是说,相机会把所有场景都当作具有中性反射率(18%反射率)的东西看待,并以此作为产生图像的依据,这就是中性灰(其读数位于纯白和纯黑之间)。
因此,如果一个场景中有较多的明亮部分,经相机自动曝光还原出来的图像就会比实际更暗,也就是欠曝。相反,一个以黑暗区域为主的场景,则会被相机还原得偏亮,即过曝。
人类的眼睛能够看到色彩。大部分颜色的反射率位于平均值左右,也就是与中性灰反射的光线相当,即中间调。理解中间调是学习区域曝光法的基础。
区域曝光法的基本概念
区域曝光法将一个场景按照影调从黑到白分为10个部分,有时也说成9或11个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即为一区。每一区与前后一区相差1级曝光。所有区用罗马数字标注,中间区(中性灰)位于第五区,即Zone V。
对数码摄影师来说,我们一般只关注Zone III到Zone VII(3区到7区)之间。场景中最暗的部分会落入Zone III,最亮的部分则进入Zone VII。超出这个范围的部分会被当作纯黑或纯白处理,不保留任何细节。
当用相机对准一处拥有平均反射率的场景并准确测光,就能得到按照平均反射率还原的图像。如果你增加1级光圈或降低1级快门,图像就会过曝1级。想法若缩小1级光圈或提高1级快门,图像就会欠曝1级。
首先,我们要认为中间调就位于Zone V。若过曝1级,即为Zone VI。若欠曝1级,即为Zone IV。
不同区域中的颜色
在上图中能够看到,把具有平均反射率的颜色放到Zone V,就能准确还原这种颜色。准确还原是指在照片上的颜色与实际中看到的相符。这些颜色包括绿色的草地或树叶、大红色的花、干净的蓝天、18%灰……
位于Zone VI的颜色比Zone V的颜色更浅,包括纯黄、亮粉、婴儿蓝、婴儿粉……
比Zone VI颜色更浅的颜色位于Zong VII,包括白雪、白云、白雾、白烟、白霜、白沙……
比中间调颜色稍暗的颜色位于Zone IV,包括树干、深蓝的天空……
位于Zone III中的颜色则更暗,包括黑色的小狗、黑色的鞋子、浓重的阴影、煤……在数码摄影中,通常意义上的准确曝光(技术上的)是指对中间调曝光,且高光区没有过曝。之所以强调高光区没有过曝,是因为高光区过曝对细节的损害,比暗部欠曝更加严重。
所以,如果一个场景的光比超出了一张照片的动态范围,你需要选择是保留高光区还是暗部。而且除非高光区非常小,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东西,否则应该尽量保留高光区。高光过曝通常会让人感觉照片中缺少了什么,而阴影处欠曝则更容易接受,而且有时反而具有独特的效果。
为了对中间调准确曝光,要对具有中间调色彩的物体进行点测光。调整相机参数,直到点测光结果的曝光指示条位于“0”,然后确认高光没有过曝,就可以拍摄了。
[NextPage]
上图中,黄色位于Zone VI。纯黄色通常都位于Zone VI,因为它对光线的反射比中间调多。明亮的橙色也可以认为在Zone VI,或者也许只比Zone V亮0.5级。
饱和的橙色是中间调颜色,所以位于Zone V。正红色通常也在Zone V,除非明显较暗或亮。这里红色位于Zone IV,比正红色暗。地板很亮,位于Zone VII。
这张照片中天空的一半都是中间调,位于Zone V。接近地面的天空渐渐变浅,进入了Zone VI。天空在画面顶端位置开始变深,进入Zone IV。
通常草地和树叶都是中间调,除非看起来明显更暗或亮。这张照片中,草地正好是Zone V。
背景中的树木则暗了1级,所以位于Zone IV。云是白色的,而且保留了细节,所以是Zone VII。
路面比中间调暗了1或1.5级,所以位于Zone IV(或在Zone IV和Zone III之间)。
上图中,画面底部的海面基本是中间调,所以位于Zone V。往上看则颜色开始变深,所以海平面附近位于Zone IV。
对天空来说,上部及右边都是中间调,位于Zone V。向下和左边则更暗,位于Zone IV(也许比Zone IV稍亮)。
灯塔右侧的部分比Zone VI更亮,那里位于Zone VII。而码头本身非常暗,并仍有细节,所以位于Zone III。
这张照片用来说明草地和树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影调,以及它们分别位于哪一区。
画面左侧的草地是位于Zoen V的中间调,围绕道路两边的草丛则更亮,位于Zone VI。道路两旁的树木都比中间调暗,位于Zone IV。背景中的灌木丛非常暗,位于Zone III。
这张照片中,沙滩是明亮的且保留了细节,所以位于Zone VII。狗身上的白色部分也同样在Zone VII,黑色花纹则位于Zone III。
注意狗左眼的有轻微的欠曝,不过这是没问题的,因为如果为了这一小部分而增加曝光,就会令大片的白色区过曝。这种黑白场景超出了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所以你无法同时保留高光和暗部细节。此时保证高光更有利。
保留了细节的云通常都在Zone VII。这里的天空比中间调亮,所以是Zone VI。
区域曝光法与人像摄影
风光摄影师对自然界颜色的影调都非常熟悉,例如山、树木、天空等颜色,而人像摄影师就应更关注和熟悉皮肤和头发的颜色。
大部分人的皮肤位于Zone IV和Zone VI之间,除了一些非常白和黑的人之外。在拍摄人像照片时,必须注意到皮肤的影调问题。衣服的颜色也同样重要,不过不如皮肤那么重要,特别是当衣服只在照片中出现一小部分时。
下面我们谈谈如何为皮肤分区的问题。
上图中婴儿的皮肤较亮,比中间调高出大约+1.5级,所以位于Zone VI和Zone VII之间。他浅色的衣服也仍然保留了细节,几乎没有溢出。
也许他的嘴里的暗部细节已经丢失了,不过这没有关系。首先,我们要保证高光细节不丢失。其次,这里的暗部细节并不重要。
这张照片中的女孩肤色较深,但仍然比中间调亮。她的肤色大约在+0.5级左右。画面中的高光区是她的眼睛和牙齿,这两部分都是安全的。而且头发、衣服和配饰等暗部也没有溢出。
上图中的男人的肤色正好是中间调,所以位于Zone V。这张照片中的暗部细节有所损失,但高光细节都没有问题。
这位可怜的老妇人的肤色与中间调相比是-1.5级,所以位于Zone VI和Zone III之间。很明显与头发相比她的肤色更亮一些,并没有完全进入Zone III。
她的右肩有一小部分高光溢出,不过整体还好。如果溢出的部分更大一些,这张照片就要想办法重新拍摄了。 处理高动态范围场景
若一个场景中最亮与最暗的部分相差很大,就称其为高动态范围。这种场景在一张照片上是无法还原所有细节的。所以除非你打算通过后期用多张照片合成,或使用中灰滤镜,否则就必须放弃一部分细节。你更想要高光区还是阴影区?
大部分情况下,答案都应该是保留高光区。除非高光部分很小,不足以对画面造成影响,或阴影区的细节非常重要,绝不容放弃。
看上面这张照片。因为你无法舍弃上方的白雾,所以一切都变得很简单。点测白雾,然后+2级曝光,把它安排在Zone VII,然后拍摄。其他部分就会相应地落入自己所在的区。
阴影区丢失的细节不是问题,因为白雾、水纹和漂浮的小船才是这张照片的重点。
在这个例子中,窗外的光非常亮,不可能兼顾室内外的场景。这里摄影师很巧妙地将室内的人物处理成剪影,而保留了室外的城市风景。
这张照片中太阳出现在了画面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避免太阳本身的溢出。你唯一能做的只有留下大片的阴影区,以及把过曝的高光控制在一个小点。
因此,让太阳自身溢出,保留其他部分的细节,比如蓝色的天空、红色的鲜花,以及绿色的草地等。
总结
也许有些朋友会认为区域曝光法并不适用于数码摄影,但事实是它完全适用。也许数码相机的运用与黑白胶片的方法不完全相同,但区域曝光法无疑会给你的摄影道路带来不同的东西。它会强迫你考
虑曝光的问题,并有计划地拍摄照片。基本法则是,面对中间调场景,对准中间调物体测光,确定曝光值后构图拍摄。面对高动态范围场景,除非你打算后期合成,或者使用补光或中灰滤镜,否则必须舍弃一部分细节。
你想要高光,还是阴影?作出选择,并针对那一部分曝光,其他部分就会相应地得到合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