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平面设计

最新发布

单反摄影技巧4要点
单反摄影技巧4要点

摄影是一门技术,同样也是经验的积累。下面是无数摄影师的经验汇聚而成的十二条最经典、最实用的摄影技巧,将其熟记于心,将帮助你应对很多难以掌控的拍摄场景,70版的朋友喜欢可以看看。  ⒈阳光十六法则(Sunny16Rule)  “阳光十六法则”是在没有测光表时,正确估算日光下曝光数值的方法,所以这条法则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合使用。将光圈设为F/16,快门与ISO同步,或者略快。如,ISO设为100时,快门应该设为1/100秒(1/125秒)。所以,根据这个法则,在海滩上摄影时,应该使用F/22光圈,在多云时应使用F/11光圈。  ⒉月光11、8和5.6法则(Moony11,8and5.6Rules)  如果你想拍摄月亮,那么这里有一条很好的法则。快门与ISO同步的时候,拍摄满月用F11光圈,弦月的时候用F8光圈,新月则使用F5.6光圈。  ⒊相机抖动法则(CameraShakeRule)  当你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的速度不能小于镜头焦距的倒数。如果快门速度越慢,那么拍摄抖动时就越可能降低锐度。如果用50mm焦距的话,快门就要达到1/60秒以上为宜,只有当环境实在昏暗时,用闪光灯、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动。  ⒋灰板法则(AnatomicalGrayCard)  随身携带18%中灰板是拍摄的利器。可是如果身上没有灰度板怎么办呢?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进行测光,然后加一档曝光。  ⒌景深法则(DepthofFieldRules)

14 次浏览
拍摄野生动物需特别注意的技巧
拍摄野生动物需特别注意的技巧

拍摄野生动物是让人兴奋的事,但野生动物和自然景色不同,拍摄的机会稍纵即逝。以下是一些拍摄野生动物需要特别注意的技巧,它们能让你的照片有更好的效果。  一、对动物做一些研究  你将要拍摄什么样的动物?为什么要拍摄这些动物?这些动物喜欢栖息在什么环境中?它们的习性有什么特点?是否具有攻击性? 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可能拍摄出精彩的照片。通常野生动物对人类都不那么友好,它们不会在你的镜头前摆姿势。除非是不期而遇,否则要想拍摄到你想拍的东西,你必须知道到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它们,什么时间它们最活跃。并且如果你要拍摄的东西特别胆小或者具有危险的习性,你还要准备专门的装备,用来不让动物发现你的存在。摄影技巧  二、充分了解环境  像所有有计划的旅行一样,对于当地的各种情况了解越多,越能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你应该对你的目的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气候有尽量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可以来自于资料、书籍、旅行杂志、互联网,也可以直接打电话或写信给当地有关部门来寻求帮助。摄影是光线的艺术,所以对于当地气候了解有着特别的意义。起码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光线最好,什么时候需要特别的器材才能完成拍摄,什么时候根本不可能拍到满意的照片。  三、摄影器材  ·变焦相当重要  对于传统的野生动物摄影家,我们也许并不陌生,因为这些摄影家往往是为一些杂志服务,例如,《国家地理杂志》。对于这些摄影家而言,他们照相机的镜头相当的长,甚至有你办公室为下次节日舞会所预定的潜艇堡那样长,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话。

7 次浏览
D5100摄影技巧之前景虚化--如何拍摄前景虚化
D5100摄影技巧之前景虚化--如何拍摄前景虚化

   网上都是讲背景虚化的教程,这里我们来讲讲如何突出背景,虚化前景,其实原理都差不多  工具/原料D5100机身  尼康18-55镜头  方法/步骤装好镜头,开机,按住后面的i按钮 进行设置 然后退出转动镜头焦距至55处,拨轮将光圈调至最大5.6开始光学取景 取好背景对焦好后,不要松开快门,同时大拇指按住AE-L/AF-L键 锁定,然后移动镜头靠近前景进行重新构图这时半按的快门可以按下了,拍摄完成注意事项锁定键和大光圈和长焦的运用         注:更多请关注摄影教程栏目,三联摄影群:182959594欢迎你的加入

13 次浏览
摄影初学者应如何选择快门速度
摄影初学者应如何选择快门速度

拍摄好照片不仅仅是购买最昂贵摄像器材的问题。不管你是婚纱摄影师还是想走专业道路的摄影业余爱好者,懂得快门速度以及快门速度会如何影响你拍摄的照片质量,都很重要。  摄影初学者应如何选择快门速度  什么是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简单的说,就是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长度。在胶片摄影年代,快门速度指的是胶片向景象曝光的时间。在数码摄影中,快门速度是指相机的影像传感器多长时间能“看到”拍摄景象。  摄影初学者应如何选择快门速度  不同的快门时间  快门时间因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用描述来衡量时,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有1/1000秒或者1/50秒。显然,分母数越大,速度越快。相机的平均快门速度通常为1/60秒。比该速度慢的快门速度难以操控,因为,那样经常会导致照片模糊。  相机中最常见的快门速度设置有1/500,1/250,1/125,1/60,1/30,1/15,1/8等。一些相机还为你提供用整秒来衡量的快门速度,比如1秒、2秒、10秒等。这种快门速度在弱光摄影或者抓拍移动物体时非常有用。  当然,很多拍客使用低于1/60的快门速度,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拍的相片都会模糊。为了获得最好的效果,使用慢点的快门速度就得使用三角架,这样在拍摄时才不会出现晃动。  挑选理想的快门速度

6 次浏览
新手发挥单反相机性能的10个建议
新手发挥单反相机性能的10个建议

这个假期也许你很幸运地得到了一部数码单反相机作为礼物。也许在打开包装之后,你就想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单反相机,那么这里就有10个建议,帮助你发挥出新相机的全部性能。  1. 阅读说明书  我知道这很无聊,但是仔细阅读说明书确实可以帮助你灵活自信地使用新相机。了解每个功能和按键的作用,令你在需要时不会手足无措。要记住,你手中的单反相机比你想象的能做得更多更好。  2. 学习最基本的快门、光圈和感光度知识  数码单反相机最有力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其提供完全的手动控制功能,可以让摄影师准确地获得一张想要的照片。这个功能很强大,但是也可能让面对一堆数字和图标手足无措的初学者感到气馁。  发挥这项优势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有关快门速度、光圈和感光度的基础知识,了解它们是如何影响照片拍摄的。  3. 关闭自动模式  一旦你了解了上面那些基础知识,就可以进入单反相机能力的最底层了——创意模式。停留在自动模式上可以让你拍出过得去的照片,但你永远也无法真正知道自己得到的是什么,因为是相机在决定一切。  建议先从光圈优先模式入手。在这个模式,用户控制光圈,相机会自动选择适当的快门。先选择一个适合光线环境的感光度(弱光或者明亮环境),然后看看换用不同的光圈会有什么效果——注意快门速度的变化。  4. 关闭机顶闪光灯

5 次浏览
色彩与摄影间的联系
色彩与摄影间的联系

在刚开始拍照时,很多 初学者 像幼儿一样,常会被 鲜艳 的颜色所吸引,但在摄影上的色彩,真的只是把 对比度 拉高, 饱合度 调到最高点,这么简单而已吗?要做 后制处理 时,常会看到 RGB 、 sRGB 、 CMYK 却不知道该使用哪一个色彩模式处理比较恰当。下面内容将简单讲述何谓 三原色 及 色彩空间 ,接着深入探讨 色相 、 明度 及 饱合度 在摄影上的运用。有了基本概念,不管是谁都是玩色(摄)高手哦!  三原色与色彩空间 RGB & Color Space  阳光事实上是由不同颜色的色光混合而成,若将这些色光看成一个有系统的组织,色彩空间就是描述不同颜色在组织中位置的定位系统,也是我们作色彩管理的好帮手。  看似白色的阳光,事实上是由不同色光混合而成,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色彩空间来描述它  使用DSLR时,你是不是曾经发现色彩管理选单中有个RGB与sRGB的选项,看起来很简单,却搞不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使用Adobe Photoshop之类的影像处理软件做后制时,你是不是曾被影像→模式中的RGB、CMYK等稀奇古怪的名词吓得举白旗投降?其实这些名词都是描述、运用色彩的不同方式,了解它们之后,你就会对影像背后的色彩原理更熟悉了!  RGB  首先,我们要说明“原色”。原色是指不能透过其它颜色的调配混合而得出的“基本色”。它并不是一种物理概念,反而是基于人眼对光线的生理作用而来。我们的眼睛中有两种视觉感受细胞:椎状细胞(cone cell)和杆状细胞(rod cell)。椎状细胞有三种,分别侦测红、绿、蓝三种不同波长的光线,大脑将这三种讯息混和、比较后,再解读成我们所感受的各种色彩;但当夜晚光线很弱时,椎状细胞便休息,改由杆状细胞上场,杆状细胞只能分辨明暗,因此我们看不到颜色。虽然椎状细胞并非对红绿蓝三色的 感受度最强,但是肉眼的椎状细胞对于这三种光线频率所能感受的频宽最大,也能够独立刺激这三种颜色的受光体,因此这三色被视为原色。  RGB迭加系统示意图  CMYK  不过,由于颜料使用的是另一套“消减型”的原色系统(Subtractive Color System),因此这套系统反而对我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在传统颜料技术上,一般使用红、黄、蓝作为原色,当这三种颜色彼此混合时,同样会产生其它颜色,例如我们熟知的黄加蓝等于绿,蓝加红等于紫等等。与RGB相同的是,当这三种原色以等比例迭加在一起时,会变成

22 次浏览
景深入门基础
景深入门基础

除了曝光和测光的复杂方面之外,摄影爱好者通常会发现景深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假设的系数。如果说有人确实对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于以重视的话,那么另一些人则仅是为了应付夜校课程而死记硬背,而许多人几乎完全忽视技术问题或者只吸收一些急需的东西。我得承认,在起初景深似乎像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当时关于”弥散圈”的讲稿颇能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后来,我终于体会到景深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了创作而取得特殊效果方面的实用价值。下面我将以完全实用的术语逐步介绍如何控制景深,并在每个部分都增加了新的信息。  *理解基本理论  通俗地说,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 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然而在观赏者看来,这一平面前后的物体也可能会显得相当清晰。清晰范围的差别基于好几方面的标准,在下面几个部分中我们就会接触到。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往往要讨论“最小弥散圈”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的技术问题。 例如:你在天然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阴影处孟加拉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而这时老虎的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越差。  *选择“合适的”光圈  光圈日径是影响景深的基本要素。概括地说,小口径光圈(由较大的 f/数值表示)比如f/16或f/22,产生广泛的清晰调焦范围。相反,大日径光圈(由较小的 f/数值表示),比如 f/2.8或f/4产生短浅的景深,前景和背景上的可接受的清晰范围要小得多。  创作一幅作品而非简单地拍照,光圈的选择就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即便在使用程序曝光模式时,你也应该在可行的情况下选用最合适的光圈和速度的组合。然而要注意,因为手持相机拍摄,如果长时间曝光,被摄体的移动或相机的抖动都可能使照片模糊。因此。你得采取妥协的办法:选择一个远非理想的较大光圈以保持足够的快门速度。  例如:在英国拍摄由石头拱廊形成框架的场景照片。你可以把焦点放在靠近中景的喷泉处并按下快门。实拍6张,第一张用f/4第2张用f/5.6,以此类推直到用f/22拍。过后你再仔细观察所印出来的8X1O英寸照片。  用f/4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上的拱廊和背景城堡影像都不清晰。用 f/11拍出的这一切看起来”差不多清晰”但仍然不符合你的标准。用 f/16拍出的拱廊、喷泉和背景城堡影像都显得够清晰,而目你的朋友认为这张是最佳照片。而用f/22拍出的影像则模糊不清,这是由于使用低速快门且没用三脚架而造成了相机抖动。  用望远镜头拍摄的照片往往显得景深浅,导致有人认为这是长焦镜头固有的光学属性。实际上正如文中说明的那样、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图丽AF400毫米f/5.6AT-X镜头,用 f/5.6,柯达Elite 1OO胶片。)

8 次浏览
活动摄影的几个关键环节
活动摄影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空镜拍摄,主办方精心布置的会场、舞台、VIP休息室、签到台、指示台等,需要用影像记录下来,先全景拍摄每个场所,注意尽量不要出现工作人员,保证画面干净整洁,另外还要注意交代会议的地点和突出会议的主题,然后进行细节拍摄,比如鲜花、台卡、签到本、奖品礼品等;  二、嘉宾签到拍摄:全景拍摄签到过程,近景拍摄重要嘉宾佩戴胸花、签字等,主办方迎接嘉宾,与嘉宾握手等场面;  三、VIP室拍摄:中景拍摄嘉宾交谈、握手、互赠名片等,拍摄时注意结合会议主题背景,尤其是主办方的LOGO等;  四、会议全程拍摄:主持人中景、特写,演讲嘉宾特写、中景、全景、大全景(整个会场),中景拍摄主持人和嘉宾讲话的时候要注意构图,画面要工整、人物表情要自然大方、要结合背景主题,如果演讲台很高无法正面拍摄,就采用侧面拍摄。另外还要拍一些台下观众的全景、中景;  五、茶歇拍摄:全景拍摄茶歇情景(注意画面饱满,人物聚集)、中景拍摄嘉宾交谈、握手等画面;  六、晚宴拍摄:全景拍摄会场,特写拍摄领导祝酒致辞,节目表演要特写、中景、全景多景别多角度拍摄,结合晚宴气氛和主题特点可以拍摄一些活泼富有动感的图片。  空景拍摄尽量避开工作人员,保证画面干净整洁  全景拍摄签到处  全景拍摄会场布置,构图工整严肃  全景拍摄VIP室

9 次浏览
路透社记者的7个纪实摄影拍摄贴士
路透社记者的7个纪实摄影拍摄贴士

路透社记者的7个纪实摄影贴士 摄影教程  说到现今世上最顶尖的摄影师,就必定是来自各大环球通讯社的摄影记者。除具备摄影技巧外,摄影师同时备有对事实的了解及掌握,是名乎其实的“智勇双全”。根据地在曼谷的路透社摄影记者Damir Sagolj,最近就分享了他在业界工作多年的心得,并将这归纳为纪实摄影的“七条金科玉律”。  预计(Anticipate)  纪实摄影的第一条法则就是要先对你的拍摄主题有认识,并预知主体会何时出现。如果你不了解你所拍摄的主题,当它一出现时,你只顾着调较快门光圈和其他设定,你就来不及有反应去拍摄了,能做到人机合一,方为最高境界。  研究(Research)  所有新闻和故事,都并非在你到达现场的一刻才发生,预早了解,找出一个你要拍摄的主题去将事件呈现给观众。  与人沟通(Reach Out)  这点和旅游摄影拍出精彩作品的要诀一样。摄影记者在重大新闻发生的下一刻就会身处异地,你没有朋友在当地之余,也未必认识当地语言。如果不肯打开心窗和当地人建立关系和沟通,行动力和作品的深度都会大大减弱。  分先后次序(Prioritise)  当你置身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在你眼前可能有过百样吸引你拍摄的主题。但随时间流逝,这些主题会续渐消逝。在把握每一分秒拍摄的同时,更重要是了解事件的整个面貌,并找出应该优先拍摄的主体及作品。

15 次浏览
摄影中的白加黑减定理
摄影中的白加黑减定理

“白加黑减”定理,实际上就是针对不同场景、不同的光线条件下正确曝光的基本原理。想要真正掌握  “白加黑减”定理,一定要有意识的在拍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练习。比较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白物体与黑物体,亮部与浅色等。  不同物体的反射补偿参考:  1、银的研磨面、石膏、玻璃研磨面、纯白布加2以上曝光。  2、新的白雪表面、白色搪瓷、纯白毛布、白漆、白色墙壁加1-2档曝光。  3、杉木板木(本色)、黄色光亮漆、灰色漆、嫩叶、加1/2-1档曝光。  4、土墙、黑色漆减1/2-1档曝光。  5、阴暗的砂子、岩石、褐色的墙壁减一档曝光。  6、阴暗的绿叶减1-2档曝光。  7、黑色纸、黑色天鹅绒毛减2档曝光

6 次浏览
共计26043条记录 上一页 1..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60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