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zzle Pro 2.0 经典图例解析(三)
- 2022-02-11
- 来源/作者: ps.onegreen.org / 佚名
- 15 次浏览
在AV Bros网站的演示图片中,有一些很抢眼的,如Gallery A-5《Clew 》、Gallery B-3《Logo in the clew》、Gallery C-1《Clewed logo》、Gallery C-3《Draw Mode. Example 1 》、Gallery C-6《Incurved grid 》和Gallery D-4《Draw Mode. Example 2》。这当然也是Puzzle Pro 2.0的得意之作(得意的程度简直近乎炫耀了!)。这种乱中有序的效果用寻常的方法很难实现,但看看图片Gallery A-5下面的说明——“although, not a puzzle, but made with Puzzle”,想一想,除了拼块,Puzzle Pro 2.0还能为我们提供什么?于是在第一眼的惊艳过后,只要细细推敲,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如果你能想到载入选区和“Apply[Draw Splitter]”这两个命令的话,那么你就成功了百分之九十。(图Gallery-18、Gallery-19、Gallery-20)

图Gallery-18

图Gallery-19

图Gallery-20
我们来选择一个稍微清爽一些的图像来观察,这样就不至于被繁杂的图像所蒙蔽。可以看到,图像中没有别的特效,只有一些纷乱的线条。至于图像形状,可以是我们所设定的任意选区。下面我们就来试着仿制一幅。
1.新建一个图像文件,随意设置文档的背景。为了滤镜中选区范围的精确,可以将图像设的大一些,如这幅图像的大小为800×600像素,72像素/英寸。然后选择选区,我所采用了是文字的轮廓,选择合适的字体、大小,用文本工具写上文字。本例中采用的字体名为“Forte MT”,字型为Regular,大小为600,平滑字体边缘,至于对文字的微调,这里就不再叙述了。(图sample10-1)

图sample10-1
2.按住Ctrl,点击文字层,载入文字的选区。转入通道面板,点击面板下面的“将选区储存为通道”按纽,将选区保存为通道Alpha 1,取消选择。回到图层面板,删除文字层。
3.将前景色和背景色都设置你需要的颜色,Puzzle Pro 2.0将用这两种颜色来勾画图像(前景色作为线条颜色,背景色作为背景),要注意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对比。打开Puzzle Pro 2.0,在切割窗口中,随意拖动锚点,将形状设的凌乱一些,再将行和列的数量设的比较大,以使选区形状尽量准确。这里我们对图像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所以,设置好行和列的数量后,用简单的随机翻转命令就可以了。你还需要设置分隔带的宽度,因为SPLITTER THICKNESS的数值对图像来说至关重要。对本例而言,这一项的数值被设为3像素。这时候的图像预览窗口如下图所示。(图sample10-2)

图sample10-2
4.在布局模式下,打开SELECT>Load Selection命令,从随后出现的通道列表中选择Alpha 1,载入文字以外的选取范围。可以看到预览窗口中文字部分以外的分割线都以红色显示,也就是都在选择之列。当然,你所设置的分割越细,选择的形状就越准确。然后用主窗口面板下放的HIDE按纽隐藏这些分割线。显示的只有文字部分的线条了。(图sample10-3)

图sample10-3
5.剩下的只有一个步骤,那就是选择MAIN菜单下的Apply[Draw Splitter]命令。图像中显示的线条会以前景色描绘出来。这样,这个看似很棘手的图像就轻易解决掉了。(图sample10)

图sample10
至于更复杂一些的例子,无非是多建立几个通道,应用不同的拼块形状而已。至多还要用到一些选区的加减、交叉等,大致过程是相同的。这种类型的图像是演示图片中最能迷惑人的,但制作过程却最简单,只在切割窗口就能完成全部任务,实在是很令人吃惊。
与之非常类似的一个例子是演示图片中的Gallery B-6《aMazing》。这是一张迷宫的路线图,乍看之下可能会头晕目眩,但仔细分析,却又简单不过。(图Gallery-21)

图Gallery-21
1.用Photoshop新建一个文档,我的例图为800×600像素,白色背景(其实任何颜色都无关紧要)。打开Puzzle Pro 2.0,删除形状曲线上的所有锚点,将形状设为直线。然后将行和列的数量设的多一些,这样迷宫的路线会复杂一些。当然,如果你只希望做出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迷宫,那就可以少设一些,这幅图像我将行和列的数量分别设为50×68,SPLITTER THICKNESS的值为3像素,这样,图像就会布满小方格。(图sample11-1)

图sample11-1
2.观察演示图片,你会发现这些通道是有一些缺了口的小方格组成的。方格我们有了,现在的问题是怎样随机隐藏一些边缘。这里,随机化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命令。我们可以用快捷键Ctrl+[来随机化选择一个拼块的边缘,也就是直边。选择无需太多,否则缺失的边缘太多,图像看起来会很空。连续按5次Ctrl+[,选择一定量的边缘后,用HIDE命令将这些选中的边缘隐藏起来,迷宫的大致面貌就出来了。(图sample11-2)

图sample11-2
在我们前面所做的所有图像中,从来没有一幅图像像这样依赖随机选择命令,如果没有这个命令的话,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耐心去一个个的选择那些细小的边缘。
3.但靠这样的随机选择,我们是无法将迷宫的通道连接起来的(也许有?但我没碰上这样的幸运)。所以,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手工连接迷宫的通道。选中一个入口,然后一点点靠眼力打通这条通道。如果上一步中你随机选择的边缘较多,那么这一步会轻松很多。那也仅仅是说,你需要手工选择的边缘少一些,但这一过程还是没法取代的。放大图像,慢慢找吧,如果顺利的话,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在你终于打通一条通道后,用MAIN菜单下的Apply[Draw Slitter]命令,就可以将图像应用于图像了。最后用鲜明的颜色标出这条通道。这也是个相当费眼的活,建议用方形画笔配合Shift键来完成。这样就可完成这幅图像了。(图sample11)

图sample11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Puzzle Pro 2.0的应用还只停留在单一使用一种布局,我们还可以尝试在一张图片中应用不同的布局效果,演示图片中的Gallery B-2《A couple of Pieces》,是个将不同布局的结合在一起的好例子。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张图片的制作过程。(图Gallery-22)

图Gallery-22
1.新建一个文档后,将背景转换为普通图层,并复制一个副本,在图层0之上。我们用这两个图层分别制作两种拼块。在这幅图像中,图像的背景颜色不会影响最终效果,所以你可以随便设定背景色,甚至可以用现成的图片开始。
2.先选择位于图层面板顶部的图层,我们用这一层来制作大的拼块。打开Puzzle Pro 2.0,设定布局,应用斜面等各种效果,将除了目标之外的全部拼块隐藏起来,只留下目标拼块显示,然后应用于图层。(图sample12-1)

图sample12-1
3.在图层面板上,按住Ctrl,点击顶部的图层,即已经应用了滤镜效果的图层,载入拼块形状的选区,用选择>修改>收缩命令,将收缩量设为1像素;然后选择图层面板底部的图层,按Delete键,删除选区内的图像后取消选择(图sample12-2)。收缩后再删除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应用滤镜后消除锯齿。如果想省事的话,可以在载入大拼块的选区后,反选,在图层面板中选择图层0,如图sample12-3所示。这样做的话,下一步出现在滤镜预览窗口的将是选区内的图像,和刚才用收缩—删除的做法基本相同,当然只是多了1像素宽度的图像,不大容易观察的出来。不过为了使图像更细致,我还是推荐大家用第一种方法。

图sample12-2

图sample12-3
4.再次打开Puzzle Pro 2.0,重新来设计拼块布局(图sample12-4)。接下来,隐藏部分拼块,调整拼块斜面、颜色叠加等效果。我们可以将斜面效果设的稍微明显一些,这样最后合成的效果会比较好。(图sample12-5)

图sample12-4

图sample12-5
5.最后,添加背景,拼合所有图层,使用投影效果。(图sample12)

图sample12
从局部的图像可以看出,没有对图层0使用收缩-删除这一步骤的最终图像会在大拼块的边角处出现一些锯齿。但如果你不准备隐藏底层的拼块的话,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图sample12-6)。如果直接在一幅图像上应用Puzzle Pro 2.0,降低大拼块颜色叠加的不透明度,或添加别的特效,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图sample12-7)

图sample12-6

图sample12-7
好吧,让我们看看还有哪些图片我们没有分析到。Puzzle Pro 2.0的欢迎图片(图Gallery-23)?嗯,其实在所有的演示图片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张,因为它的构思实在巧妙,将拼块的立体感和人物的立体感结合的浑然一体,使加工一点也不着痕迹。但这张图片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按照它的思路,就是简单的设置布局,使拼块按图像结构大致分割(如头部、躯干等),需要的时候要组合拼块。在特殊的部位,如头部使用特殊形状的拼块,最后隐藏主要内容以外的背景拼块,并设置较为夸张的斜面效果即可(图sample13-1、Sample13-2)。至于它在Photoshop中的技巧,是在使用滤镜之前,将主要对象从背景中剪切到新的一层,对这一层应用滤镜效果。

图Gallery-23
图sample13-1

图sample13-2
想必Gallery A-4《ClockWork》也是一幅吸引眼球很多的图片。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Puzzle Pro 2.0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将未选择但显示出来的拼块合并保存在一层中。这幅图像我想也使用了这个技巧,在作好切割、隐藏工作后,只选择6那个数字的拼块,然后在拼图模式下,选择MAIN菜单下的Save Selected Pieces As PSD命令,这样图像就被另存为两个图层的PSD图像。打开这幅图像,将单独的拼块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除此之外,这幅图像也切割方面也很巧妙。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数字都被单独切在一块中,表盘中间的拼块被合并为一块,这就使画面不至于太凌乱散碎。完整的指针则是从未切割的图像中选择复制到新的一层中的,所以不会被滤镜所分割。(图Gallery-24)

图Gallery-24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Puzzle Pro 2.0的标志图像。在演示图片中是Gallery C-7《Standalone puzzle》。这个例子我会叙述的比较详细,这样大家不用看前面的文章也能明白。(图Gallery-25)

图Gallery-25
1.新建一个文档,以任意颜色作为背景。双击背景层,将其转换为普通图层0。打开Puzzle Pro 2.0,在切割窗口,我们将行和列分别设为3和4,虽然最终的拼块不用这么多,但我们还要照顾到旁边的线条,因此要多设一些。关于拼块形状,我们可以选择名为“Basic”的形状。你可以用LOAD SET命令,从shapes sets文件夹中载入Puzzle Pro 1.2 Shapes.avpk,从这个组中找到所需的形状。(图sample14-1)

图sample14-1
2.接下来,我参考了演示图片中的曲线方向,对拼块的凸凹方向做出调整。这一步比较麻烦(尤其是要做的和例子一样!幸好大家不用这样,随意发挥就好)。一般在这样的调整中,很少会用到ASJUST菜单下的各种翻转命令,我们会代之以各种快捷键,按住Ctrl+Shift点击曲线使其水平翻转,Ctrl+Shift+Alt点击曲线会使其垂直翻转,这样我们就省却了选择曲线的麻烦。
不仅是方向,有些曲线连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时就要选择需要变化的曲线,在形状窗口中对其进行变形。在改变形状前一定要确定你选择了某一条曲线,不然所有的曲线都会被改变。
从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曲线的形状有些起伏,这样会使图像生动一些。我们可以用快捷键Ctrl+K,从调整菜单中调出Knots Manual Adjustment命令,调整曲线的相连控点,使曲线呈现自然的起伏状态。
调整完所有的曲线形状和布局后,再来将分隔厚度(SPLITTER THICKNESS)设为7。完成之后,点击红色的切割按纽。(图sample14-2)

图sample14-2
3.在图像的预览窗口,我们可以看到图像的初步分割状况。现在,选择边缘我们不需要的切块,点击窗口下面的HIDE按纽,将它们全部隐藏起来,取消选择后,预览窗口中只剩下我们所需要的拼块、隔离带和透明的背景了。(图sample14-3)

图sample14-3
4.接下来的工作非常明了,我们要用调整菜单加工拼块和隔离带。首先,选择隔离带,按Ctrl+H,将选择范围隐藏起来,这样在调整时可以看得更清楚。从ADJUST菜单中选择斜面(BEVEL),从斜面窗口调整拼块的立体效果。在这里,我将斜面的角度设为124度,高度为49度,高光和暗调的不透明度分别为53%和36%,斜面大小、深度和软化分别为12、12、0。再用颜色叠加为隔离带上色。(图sample14-4)

图sample14-4
完成了对隔离带的调整后,选择三个拼块,先对它们调整斜面效果。例图中我将拼块设置为角度135度,高度55度,高光和暗调的不透明度分别为100%、50%,斜面大小、深度和柔化分别为14、14、0。然后再分别选择单独的拼块,对它们设置不同的颜色叠加效果。也可以使用同样的颜色后,再用色相/饱和度(Hue/Saturation)命令来调整。之后,点击应用按纽,将滤镜效果应用于图层。(图sample14-5)

图sample14-5
5.现在图层0中除了拼块和隔离带之外都是透明的了。用Ctrl+T打开变形框,将图层内的不透明区域做透视和缩放变形(同时按下Shift+Ctrl+Alt,拖动角控点,可直接做透视变形)。将变形后的图像拖动到合适的位置。(图sample14-6)

图sample14-6
6.下面我们要来制作图像的投影。不同于前面例子的是,这一次我们要对投影下些功夫,做出透视的效果。先来复制图层0,图层0 副本位于图层0之上。我们将位于图层面板下面的图层0作为投影的图层。将前景色设为黑色,按Alt+Shift+Delete,用前景色填充图层的不透明度区域。打开变形窗口,用扭曲的方法(按住Ctrl拖移)变形图层。特别注意要使阴影的下边缘和拼块对象的下边缘基本对齐,这是制造阴影真实感的诀窍之一。(图sample14-7)

图sample14-7
7.阴影变形完成后,用高斯模糊滤镜稍微模糊一下,消除坚硬的边缘。为了使阴影达到从浓转淡的效果,在阴影层上添加一个图层蒙版,在蒙版内用斜向的黑白渐变逐步隐藏部分阴影。高斯模糊会使部分阴影超出拼块对象的下边缘,我们可以使用黑色的画笔,选择合适的笔刷大小,在蒙版中相应的地方涂抹,隐藏多余的阴影图像。在图层面板上,将阴影层的不透明度降低到50%左右,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对局部应用高斯模糊滤镜,使阴影看起来更真实。最后,可以用浅色填充背景,以衬托图像。(图sample14、sample14-8)

图sample14

图sample14-8
这个例子制作起来并不复杂,所用到的都是Puzzle Pro 2.0这款滤镜中较为基本,也较为常用的工具。我们也可以只用Puzzle Pro 2.0来切割,忽略掉它的斜面、色调等调整功能,待储存为PSD分层文件后,再用Photoshop中的图层样式来处理。不过今天我们的主角是Puzzle Pro 2.0,所以就多偏劳它一些了。我的例图自然是没有Av Bros公布的演示图片漂亮,因为很多诸如拼块形状、斜面等细节都没有耐心去调整,但作为教程,我想作用已经起到了。大家在明白了各项原理之后,一定可以做出比演示图片更令人惊叹的作品!
Puzzle Pro 2.0下载地址
http://down.ddvip.com/view/11770649085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