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hotoshop:Lab色彩模式的特点
Lab色彩模式非常有趣。它也由三个数据通道组成,第一个是Lightness通道,存储图像的明暗调子变化,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洗去颜色的彩色照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另外两个通道几乎不包括图像的“形象内容”,而仅仅是色彩信息。请看我在三个通道里作了什么?Lightness通道完全没有内容,白的,而另外两个则分别是从黑到白的过渡填充,并彼此垂直。结果你看到了一块调色板。如果在屏幕上看,会鲜艳得多。四色印刷减少了颜色数。 A通道包括的色彩从深绿(低亮度值)到灰(中亮度值)再到鲜粉红色(高亮度值),b通道包括的色彩从天蓝色(低亮度值)到灰(中亮度值)再到深黄色(高亮度值)。它们混合在一起产生更明亮鲜艳的色彩。就好像它们共同给Lightness通道染色一样。这一特征很有意思,你可以不管Lightness通道,而只对ab通道打主意,也就是说,不管“形象部分”而只管色彩变换。你还可以反过来,仅仅调整Lightness通道,而忽略其色彩部分。虽然这样解释似乎有些不恰当,不过,这对图像的编辑的确有所帮助。与其严格地对Lab模式加以定义,不如用一种更有效的理解来换取无拘束的灵感迸发,对吗?我从小喜欢玩儿弹球儿,现在看到这些花花绿绿的玻璃珠,也总想拿几个放在口袋里。我先将一幅RGB图像转换成灰度的,马上魅力全失。不打紧,再将它转到Lab模式,在a和b通道中作过度黑白填充,也是互相垂直的。要是你在屏幕上看见,那真是漂亮。当然显卡得支持32位色才行。a、b通道作了过渡填充灰度格式Lab格式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选择了这幅彩线集合的图例。a和b通道的明暗效果导致了各个线圈的不同颜色,而所谓具体的形象,其实是在L通道中,有时,L通道的图像比从RGB直接转换的灰度图还要清爽可爱。所以有人在Lab模式中得到灰度图。我作过这样的实验,的确如此。

Photoshop特效之流蜜的蜂窝文字
本文是photoshoplab.net上一个文字制作实例,主要应用了Photoshop的图层样式和“彩色玻璃”滤镜完成文字特效的制作。下面是完成的效果: 以下此特效文字的制作流程: 1、首先输入所要文本。 2、双击图层打开图层样式窗口。应用如下设置。 3、复制文本图层并移除图层样式。按Q键启用快速蒙板。从“滤镜”菜单中选择纹理>>染色玻璃。应用如下设置。 4、按Q键禁用快速蒙板。从“选择”菜单中点击“保存选区”。并命名该选区。 5、选择复制的文本图层并按删除键。

Flash AS 实例进阶-循环按钮
这篇教程为“Flash AS 实例进阶教程”的一部分。查看全套教程>>>>。 源文件下载 >>>>>点击查看动画效果<<<<< 实例2-1循环按钮 ①按钮触发事件发生后有可执行的两个以上的命令。 ②由条件判断语句来执行不同的命令。 ③按钮的外观要有相应的切换(如果需要)。 此外还有不同的思路,将若干个按钮放在一个 MC 不同的关键帧上,执行一次按钮动作后跳转帧,效果虽然相同,但制作麻烦,不符合我们使用 AS 的理念,不作为本节学习的内容。 (见源文件 21.2 ) %(模)的应用, n%m 的意思是 n 除以 m 的余数,例如 10%3 的返回值是 1 , 3%10 的返回值是 3 ,一个递增变量对一个常数求模可以得到一组有规律的循环变量,其用途是很广的。 ①场景上是一个有补间动作且在第 1 帧停止的 MC 。

PS简单制作立体文字效果
这篇教程教飞特的朋友们用PS简单制作立体文字效果,教程制作的文字效果光感和质感都很强。制作比较简单。转发过来和飞特的朋友们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大家喜欢这篇教程。先来看看最终的效果图:具体的制作步骤如下: 新建文档224x206像素,背景白色,输入黑色文字。 添加图层样式。 复制一层,右侧挪动一段距离,修改图层样式,将渐变中心挪到右上角。
最新发布

婚礼摄影必先了解婚礼现场的制约因素
摄影师能否能抓住,和新人能否能表现出,决定了能否记录下婚礼的美丽瞬间。应该说摄影师自己的水准和新人的表现力是纪实性婚礼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婚礼的场景也很重要,还有一些其它人员方面的随机因素,这些都是婚礼摄影的第三方因素吧。 对于新闻纪实婚礼摄影这都算是客观因素。这些不是婚礼摄影师能决定的,但有时候对摄影作品有决定性的做用,最近拍了很多婚礼,忙碌之余特意总结一下,供对婚礼摄影重视的朋友参考: 一.舞台和场景布置方面 1.舞台和背景 好酒店的场子自然比较舒服 舞台当然是大些的好,如果酒店能提供当然好,如果酒店提供不了新人可以考虑向婚庆公司提出让婚庆公司自备舞台的要求。有字的背景(特别是带名字的),因为拍摄起来要考虑背景上字的话,拍不全字不好看,拍全的话构图和拍摄角度很受限,照片容易显得太单调..... 建议不加字 背景还简洁大方。这些不是摄影师的可控因素,就算写给新人看得。 2.香槟塔和烛台(蛋糕台) 香槟塔和烛台的桌子不宜太高,如果太高的话新人必须把胳膊抬得很高才能够到。这时如果两个人站的再近些那么从正面拍摄两个人被香槟塔/烛台遮挡从侧面拍摄两个人的胳膊会互相遮挡,这样无论从什么角度都拍不全两个人的脸。解决方式是希望婚庆公司提供高度合适的桌子,或者提供比较长的点火棒(新人胳膊处于低角度也好点燃烛台)相对较矮的香槟塔...... 摄影师能做得是什么呢?与其勉强拍摄出不好的整体画面还不如去抓几个物品特写比如新人握着香槟酒的手,瓶口泊泊流出的美酒,点火棒点燃烛台火苗的瞬间都是可能拍出美感的东西。 3.香槟塔和烛台(蛋糕台)旁的装饰物 烛台前装饰物很好看但暗场射灯打过来会在新人脸上出现难看的影子

人像摄影:肩部
在特写肖像中,肩部往往是最容易被拍摄者所忽略的重要部分——很多人都会注意到眼睛出现在三分点上,却忘记处理肩部在画面中的构图。 为什么肩部很重要呢? 首先,肩部是你拍摄主体“最宽”的一部分,能够直接影响到图片的视觉线条“趋向”,其次,恰到好处的肩部角度可以平衡照片的整体构图——尤其在人物面部倾斜的情况下。 近距离人像肩部主要有两个拍摄技巧: 1.“倾斜” 倾斜其实有两种,一种是两肩“高度不同”(右上图),另一种就是两肩“前后不同”所构成的视觉倾斜效果(左下图),你可以注意到,倾斜的肩部明显改善了照片的平衡感,同时让人物的姿势显得十分自然 2.“肩部的框架” 取景时尝试不要把人物的头部全部拍入画面,利用眼眉与肩部构成的自然梯形框架(下两图)可以获得更为专注与自然的肖像描绘,并且突出最重要的肖像元素——眼睛(如右下图)

人像摄影摆姿指南 摆姿策略
从质量上说,照片和照片之间经典、漂亮的摆姿和动人的表情差别可能不会很大,但摄影师们创造这些效果所使用的策略往往大不相同。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些。 观察拍摄对象 提姆·凯利是美国最著名的肖像艺术之一。北美地区所有的专业组织都承认他属于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 他在谈到拍摄过程时说,在你把注意力转向安装胶片时,你不妨瞥一眼你的拍摄对象,他此时可能完全表露了自我。这个稍纵即逝的瞬间就是凯利工作室,著名的 “第13张胶片”DD基本用不上的那张胶片(指能够提供12张左右胶片的哈苏胶卷盒)。他现在特别注意拍摄过程中和拍摄间歇的瞬间。 他给学生的忠告是:“在按快门之前”,要注视着你的拍摄对象。他们的自然动作往往会成为了不起的摆姿。”提姆·凯利不指导拍摄对象的摆姿,相反,他只是建议拍摄对象进入“摆姿区域”,然后就由他们自己去做了。这让他抓拍到了一种更自然、自发的感觉。实际上,凯利把他独特的肖像风格称为“捕捉瞬间”,相对于摆姿的肖像,这是一种近乎新闻摄影的风格。 当然,这与肖像摄影师从头到尾地控制摆姿的每一个细节的做法大相径庭。这种种区别有点类似于传统婚礼摄影师与婚礼摄影记者之间的区别,前者90%的照片摆姿属于习惯风格,而后者依赖高速镜头、高速胶卷和记者的直觉抓拍婚礼上的情感。 布赖·金拍摄了这4幅照片,拍摄对象是一个玩得很开心的小姑娘。布赖恩是用音乐和夸奖哄得她露出这些难得的表情的。 引导摆姿 摄影师杰瑞·基恩尼斯说:“我认为拍摄婚礼时,应该使一对新人在富有魅力的同时更要显得自然。我们从顾客那里不断听到的话是,我们的照片太好,好得都不真实了DDD太有魅力,不像没进行摆姿的:但又太自然了,不像是摆出来的。我不给顾客摆姿,只是给他们一些提示,指导他们进入看起来很自然的状态。我会先选择灯光,再选择背景和前景。之后,我提示并指导顾客进行一个大概的状态里(浪漫拥抱、随意的散步、让新娘整理她的面纱等等)。在拍摄过程中我似乎一直得到的是经过指导和不断变化的姿势,主要 是依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而定。” “我有一个我称之为‘难道这样不是很好?’的原则。每当我对自己说:‘如果新娘突然大笑,笑得眼睛都闭上了,而新郎依在她身上,难道这样不是很好?’我会要求他们这样做。有人会认为那样的镜头是故意做出来的,我就会说电影中的场景都是这样做出来的,谁会在乎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呢?结果好,手段就是正当的。”

真假出镜 趣谈模型拍摄技巧
压缩的这张图这不是宝马汽车的广告片,而是用宝马模型车拍摄的作品。对于想拍好车,而又苦于没有机会的朋友们来说,这不失为一个曲线救国的好方法。 专家出镜: 赵洋 职业摄影师小时候妈妈给了我一支笔,我用这支笔画了个照相机。 长大后爸爸给了我个照相机,我用照相机拍了一支笔。 专家的话: 拍摄模型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感。如何取得真实感呢? 一、是模型本身的真实,即精细的做工与良好的漆面; 二、是场景的真实感,即被摄体和场景结合的合理性。拍摄前,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并模仿,真实场景下实物的情况:光线的角度和色温应该是怎样的?拍摄视角应该是怎样的?与背景的透视效果应该是怎样的? 器材选择要适当 由于模型的体积通常都很小,所以要想表现局部细节,必须用到微距功能。在这点上,数码相机相比传统胶片相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0多元的普通机型,往往都有不俗的微距拍摄效果。当然,使用数码单反相机,则需要同时配备微距镜头,副厂镜头性价比较高。除了相机,如果能够带上三脚架,那就更好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微距拍摄对握机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轻微的抖动都会对画质产生破坏,由于模型属于静物拍摄,所以使用三脚架能确保成功的机率,尤其配合相机的自拍模式。使用什么镜头的焦距也很重要,原则是让模型的拍摄效果接近1:1的透视关系。

6个可以提升趣味中心点表现的手法技巧
对新手来说,要进一步提升摄影的功力,就要紧记,下一次拿起你的相机拍照时问一下自己:“到底这张相片的趣味中心点在哪里呢?”所谓趣味中心点,不一定是在相片的中心位置,而是到底一张相片中,什么位置能将你的眼球抓住呢?这张相片中的什么元素会令它脱颖而出呢? 简单一点说,就是你在相片中的拍摄主题是什么呢? 趣味中心点之所以重要,是当人们看一张相片时,你的眼球需要一个位置进行“休息”,让视线停留在一些有趣的东西上面。如果没有这些中心点的话,人们通常都会快速掠过你的相片移到下一张观看。对摄影新手来说,当你发现了身周有景物形成趣味中心点时,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留意,如何去令这些中心点更加突出,以及用更好的呈现手法将它们带出。不同的人对趣味中心点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趣味中心点是样很主观的东西,可以是人,可以是楼,可以是山,也可以是一朵花。在下面我们为你写了6个可以提升趣味中心点表现手法技巧,大家不妨在自己的拍摄过程中加以应用! 位置:将相片中的主题物品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画面上的四个重要点,请翻看三分法则教学。 浅景深:使用浅景深,将相片重要位置以外的东西朦掉,突出主题。 朦胧:在使用光圈造出浅景深效果突出主题外,你亦可以运用快门。例如上图使用慢快门,让后面快速移动的汽车光轨,突出站立中的新娘新郎。 体积:移近一点,让你的拍摄对像在相片中更突出。人的视线直觉上总会被大的东西吸引,如上图置身其中就更具迫力! 颜色:使用有强烈对比的颜色来突出相片中的主题。 形状:使用一些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形状可以令当中的主题更突出。 记住,上面这些组合可以在同一时间在同一张相片中出现,不一定要单独使用!留意如果一张相片中的焦点太多,会令相片出现混乱。紧记,明显的中心点可以顺利引导视线,太多则会令人感到混乱。

HDR相关知识阐述及获得HDR照片的基本步骤
HDR (high dynamic range) 这个名词已经出现了颇长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已经听说过甚至“玩”过了。 但在香港很多拍友都只是留于表面,绝大多数人都是玩玩而已,并没有深入了解,也有一些人(如当初的我)被HDR所深深地吸引,却没有门路,网上看到高手的作品,自己却怎么也拍不出来,连接近的感觉也未能达到。 而中文的hdr教学亦多是简简单单,未能深入探讨,这便启发了我写这篇文章,一步一步的教大家怎样获得一张具有一定水平的HDR照片。 如果你已经知道什么是HDR,可以略过这段。 HDR即是高动态范围照片,和其他学术上的名词一样,听完都莫明其妙。 举个例,你有没有试过拍一张包括天空和地面的风景照片,地面曝光正常,天空就一片白茫茫? 相反,拍到蓝天白云时,地下却变得十分黑暗? 原因是相机不能同时捕捉到场景反差太大的最光部分和最暗部分,拍摄者便只能取舍景物中哪些重点要正常曝光,哪些不是重点的地方便由它过亮或过暗了。 而HDR便可以解决这问题,只要在同一场景中拍摄多张不同曝光的照片,然后用软件把他们合拼,便得出一张既有天空蓝天白云,又有地面绿草如茵的风景照。 就以这张香港公园照片为例,如果只拍一张照片,你便很可能得到下面的结果∶ 虽然地面曝光正常,但天空和背景的建筑物都“爆”了。 怎样解决? 猜对了,用HDR。 不是人人喜欢HDR 没错,而且还很极端,一些是爱到不得了,一些是讨厌到了极点。 讨厌HDR的人的原因可大致分为∶ 已经不是照片,很假; 不真实,不自然; 其实不美,很怪,老实点说还有点丑。 第3点其实多是出现于一些没有水准的HDR照片。我也同意网上充斥很多乱来的HDR,尤其新手很多时候会制造出颜色过分鲜艳或古怪的HDR照片;也没有处理好HDR常会出现的毛病如物件边位的白光环(halo)、noise的控制,一块块像污迹的色块等,甚至只不过是用一张照片去模仿HDR而并不是真正的HDR(其实拍摄RAW是可以达成,不过动态范围始终有限)。 不论是否HDR影像,劣质的后期一定会糟蹋掉整个作品。随着后期制作软件日渐成熟和摄影师对HDR有更深认识,这样的情况已没有以往严重,但还是会发生在新手的照片中。因为HDR效果实在太夺目,初学时往往会弄得太过火,饱和度推到不合常理,这亦是为什么有些人极讨厌HDR,可能他们还未看过出色的作品,来来去去都只是三流货色而已。

用胶片相机拍摄多重曝光照片的技巧
你是否常常看到一些如梦如幻的多重曝光照片而惊叹不已?你是否也想尝试拍出这样美丽的多重曝光照片却往往效果并不如意?你是否想知道这种多重曝光照片背后的拍摄技巧?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近多重曝光,了解怎样用胶片机拍出精彩的多重曝光照片! 一) 什么是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是一种拍摄技法,指用不同焦距分两次或多次曝光来表现一张照片难以表现的内容。多重曝光技术一般用来拍摄双影或多影照片。可以说,多次曝光功能是胶片相机时代的产物,在传统的胶片单反相机中,多次曝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摄影手法。多次曝光技术的原理是在一幅胶片上拍摄几个影像,让一个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出现多次,可以拍摄出魔术般无中生有的效果,这也正是它的独具魅力之处,所以才吸引了很多人使用这种技法。 (二)自带重曝功能的相机推荐。 首先推荐几款常见带有重曝功能的相机 :Holga 120、Holga 135BC、Fisheye 2 、 Lomo LC-A+ 、Diana F+ FM2。 这些相机因为相机本身就具有了重曝的功能 对于新手来说相对使用方便并且容易上手。看一下相机自带的说明书摸索一下就能尝试拍摄多重曝光照片了。 (三)如何用没有重曝功能的胶卷机拍摄多重曝光照片。 所有的胶卷机都可以用此方法拍摄出多重曝光照片。具体步骤是: 1.用普通的拍摄方式拍完一卷胶卷后先不要冲洗。 2.利用抽片器将片头抽出然后重新装入。

相片格式JPEG与RAW的区别和两种格式的选择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最流行的相片格式就是 JPEG,而现在不少数码相机都能拍摄 RAW 档格式,不过为甚么要用 RAW, 而不用直接放在电脑就可以看、容量又轻巧的 JPEG 档呢?网站 Phototuts 简单说明了 RAW 跟 JPEG 的区别,及提供了一些贴士,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 (一) JPEG 是压缩了的照片 最基本的分别,就是 RAW 档能会全面保留照片上每个像素的信息和资料,但 JPEG 却是相机根据设定而作出妥协式的压缩,所以两者档案大小有明显分别,RAW 档可以是 JPEG 档的两、三倍之大,也因此不难想像,RAW 档的影像质素及层次感,会比起直出的 JPEG 高得多。 (二) RAW 档需要再处理 有别于 JPEG,拍摄了 RAW 档后,我们通常都要使用软件去处理,然后也是变成 JPEG。但最大好处是我们能够全权处理白平衡、对比度、饱和度等等,同时却不会让相机有限的处理能力,削去了照片原有的丰富信息与层次。 而很多能拍摄 RAW 档的相机,都会附送能处理 RAW 档的软件,不过也不能期望太大啦,或许 Lightroom 和 Photoshop 会是较专业的工具。 (三) 其他贴士 首先,很多旧型号的小型DC,并不能拍摄RAW格式;其次,由于RAW档动不动就 10MB 或以上,要留意记忆卡是否足够;第三,很简单的常识,你能把 RAW 转成 JPEG,却不能逆转,因为 JPEG 是压缩了的格式。 (四) 怎样选择? 如果你已经很满意自己的作品,这就算吧,直出 JPEG 是很方便没错。但如果你希望照片质素更上一层楼,而更重要是,你希望作品能有更高的处理弹性,不会像 JPEG 一样稍为修改多点就质素大幅下降的话,RAW 就会是个选择。事实上,很多专业摄影师都会花很多时间在处理照片上,甚至比拍摄还多,以得到具优秀水平的影像,并在这个行业竞争。

标准镜头应用简介
无论你身处何地,使用何种焦段的镜头,你都能拍出精彩的照片。就让我们在同一地点,使用五支不同类型镜头,为你讲述这些镜头的妙用吧。 标准镜头 放弃变焦镜头的便利 ,50mm定焦镜头的大光圈和高画质一定能让你的作品改头换面。 50mm的定焦镜头是APS-C相机上非常合适的人像头,能实现完美的虚化效果 在过去那个光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定焦镜头凭借其与变焦镜头明显的光圈和画质差异受到了摄影师们的广泛赞誉。但随着今天光学技术的发展,变焦镜头光圈和画质一再提高,再加上防抖系统和相机高感光度优化的辅助,定焦镜头好像大势已去。但事实上它们依旧在不少摄影师的相机包里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其中,标准变焦镜头最为常用。 标准镜头根据光圈的大小差别很大,既不乏那些价格和虚化效果同样变态的佳能50mm f/1.2超大光圈镜头,也有尼康50mm f/1.8这样不到千元的亲民产品。标准镜头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光圈够大,在弱光环境下无需提高ISO也能手持拍摄清晰的照片。尽管越来越先进的防抖系统已经让这个优势不再明显,但大光圈镜头的浅景深虚化效果依旧是其备受青睐的资本。 标准镜头适合的拍摄题材非常广,能让很多平日司空见惯的风景变得完全不同以往,例如这排柱子 开拓你的思维 变焦镜头用起来非常方便,但这种方便并非没有代价。抛开画质、光圈等技术参数不论,变焦镜头让摄影师们在取景构图时变得越来越懒。我们放弃了“变焦基本靠走”的优良传统,在一拉一缩之间慢慢丢掉了思考的过程。定焦镜头让我们的双脚和思路同时重新动了起来,在观察与调整中整理自己的思绪,得到属于个人的震撼画面。 知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