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摄影教程:摄影入门技巧之--如何构图
提到摄影,可能大多数朋友都会认为:就是选一处景色美的地方,人往镜头前一站,按下快门不就OK了吗!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完我的这篇日志,很有可能会颠覆你的这一观点。前 言: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师”随处可见,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吧。内行戏称我们这些业余“摄影师”是:一个傻瓜(一点摄影知识都不懂),拿着傻瓜相机(全自动相机),照镜头前面的傻瓜(傻傻地站在镜头前面),这也许是对我照相的真实写照吧。 应该说我还算“聪明”,相机到手没几天我就会摆弄了,看来照相还蛮容易的嘛!上次去北京,我就照了几百张,近4G的照片,在电脑上一看,满意的没多少。我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的水平来。近些日子,我在网上学习了一阵子,才知道里面有很深的学问呢。 我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准备当摄影师,我和我的相机也拍不出什么“艺术”来,只是不想让人笑话我是“老外”。我写这个系列的日志更不是想当什么“老师”,这对我没吸引力,就当成我的学习笔记,把学习所得与朋友们分享、交流吧。如果你是“高人”,期待您的指点!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我们这些菜鸟的最爱:拍摄的主体(人物)站在画面正中,景物不知放到哪儿好,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结果是,过于中心的构图,只会让画面变得缺乏层次感和变化,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得到的是构图呆板、毫无生气和美感。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则”
摄影构图:用照片讲故事
“艺术家不会组织画面,就像演说家不会组织语言。”——莱昂纳多·达·芬奇摄影是什么?是一则故事。故事是什么?是一连串彼此相关的句子。摄影也是如此。一张出色的照 片,仅仅拍摄到一些东西的图像是不够的。观众对一张照片的第一印象,就取决于构图带来的画面平衡。想提升你的数码照片的表现力,就尝试应用这些构图法则吧。三分法则三分法则的理论基础是,人们的目光总是自然地落在一幅画面三分之二处的位置上。尽量使主要的 被摄体位于画面三等分线的焦点上,效果会比位于中心位置更好。拍摄风光照时,运用三分法则将水平线置于三分位置上,这样的照片会具有最佳的视觉感受。如果 兴趣点是大地或水面,地平线一般位于上部三分之一处。相反,如果兴趣点是天空,则可以把地平线置于下部三分之一处。总之,让主要部位占据绝大部分画面。黄金分割法则一幅画面中的某些位置点会自动地吸引观众的目光。同样,某些比例(无论是巧合或精心布置的) 也会自然地令观众感到舒服。达·芬奇研究了人类对美和和谐的观念,并提出了称为“黄金分割”的原则。其实在达·芬奇之前,巴比伦人、埃及人以及古希腊学者 就已经开始在建筑和艺术中应用黄金分割法则了。
浅谈建筑摄影的用光技巧
摄影的最基本特征是瞬间性,它能把稍纵即逝的瞬间精确地表现在照片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种瞬间性,要用心观察建筑和建筑环境在各种光线照射下的微妙变化,捕捉精彩的瞬间,使照片中的建筑和建筑环境不但真实,而且优美。 户外建筑摄影的主光源是日光,它的光照角度、亮度、色彩都会随地点、季节、时间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并能直接影响画面中建筑的影调和气氛,从而迅速地改变人们对建筑的感觉。能对光的特性有深层次的认识并善于利用它的变化来营造画面的影调和气氛是摄影家艺术才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光线不但需要耐心等待,更要努力去发现并加以利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阳光是如何使建筑充满生气,而又如何使建筑变得平淡乏味。摄影师要对气候条件可能对拍摄结果产生的影响有科学的预见,并在拍摄时能有良好的临场感觉。一幅能吸引读者的照片有时需要经过多次拍摄,反复比较后才能产生。 日出和日落时分是一天中天空色彩最具戏剧性变化的时刻,也是拍摄建筑逆光照的最佳时刻。在强光的烘托下,高低起伏的建筑轮廓线成了视觉的主要要素,而建筑的空间、质感、色彩统统都被隐没在阴影之中。拍摄这类作品时要等待建筑群的背面出现引人注目的天空,并细心观察画面的色调和云层位置的变化,抓住机遇,捕捉精彩的瞬间。曝光要从天空测得读数,建筑因曝光不足而使细部隐没在阴影中,轮廓剪影成了画面的主题。背光剪影照有时比在明亮清晰的顺光下拍摄更能揭示建筑的形体特征。 白昼,在侧向绚丽的阳光照耀下,建物显得明亮,反差大,色彩比强度低的光线照射下更加鲜艳,从而能突出建筑的的外部特征,把建筑的三维空间真实地传递给读者。在强光下拍摄建筑要特别注意光照角度的变化而形成的阴影效果,要利用那些简洁,形状鲜明而整齐的阴影作为画面的组成部分。阳光通过照明来显示建筑,而阴影则通过反差来表现建筑。 黄昏,所有景物都会沐浴在金黄色的光辉之中,画面有一种在白天无法得到的气氛。黄昏的阳光近乎水平且光线柔和,它不但能产生明显的阴影,增强建筑的立体感,还能显示出阴影部位的层次和材料表面的质感纹理。用这种低角度光线来表现建筑时要特别掌握好拍摄的时机,过早则画面的气氛会不够浓重,过晚则要随时防止附近高楼大厦对阳光的突然遮挡而错失良机。日落不会持续很久,天空灿烂的色彩很快便会褪去,几分钟后,金色光辉的美景便变成了令人沮丧的紫暗色。 随着夕阳慢慢西下,自然环境光会变得越来越弱,城市建筑慢慢呈现在一片泛光照明之中,建筑的外部特征也会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而为夜间拍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领域。为了能更多地展现建筑的形态和细部层次,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时是拍摄建筑夜景的理想时刻。此时天空还映照着太阳的余辉,并能清晰地衬托出建筑的轮廓,而来源于大气层的反射光不但能表现出建筑的暗部层次,而且与城市灯光之间形成了色温差异,给画面创造出了一种奇妙的色彩效果。夜间拍摄的关键是要善于捕捉夜色的神秘气氛。 在拍摄现代城市建筑时还可以多留意一下玻璃幕墙对光的反射,也许会发现很多的创作机会。幕墙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色彩差异很大,黄昏时更是变幻莫测,拍摄时要善于观察,尽可能把幕墙上的金色、银色等反射光利用起来,表现这种光影给建筑带来的神采。幕墙的反射还常常会产生非常有趣的变形,使反射的建筑物缺少真实性,拍摄时应使幕墙(即主体建筑)处在阴影中,而幕墙所反射的建筑处在受光面,这样会有明快的光影效果。
打造微光美人 7招搞定人像常见弱光环境
在一些弱光环境进行人像创作,有很多限制,束手束脚。但是独特的弱光环境有时候具有特别的画面效果,让人无法抗拒其魅力。今天我们来看看几种常见的弱光人像佳作,分解一下其中的要点,下次遇到相似的环境,也尽情的来创作吧!1.密林光影 在真正的密林中,不管是多么阳光明媚,透过层层叠叠的树木,能直射到地面的光线也是有限的。这种弱光环境比较特殊,因为在自然环境中,光线强度不是恒定的,所以如果画面同时出现阴影和强光的时候,要注意曝光,避免光比过大而影响画面品质。摄影师:强强摄影师:强强场景选择时,也要更灵活,同时可以带一些如烟饼之类的道具,比如下图的效果就是通过烟雾效果营造神秘感。 2.色彩张力 说到色彩,弱光环境中,似乎很难强烈的突显。但是今天我们来介绍这样一种方法,就是投影仪人像。弱光对于色彩的表现并不擅长,但是可以通过投影仪投射背景来改变大环境,显然,这一方法比单单给有限的光源加个色片要明显的多。摄影师:funthink
【摄影基础概念】光圈、景深、对焦
很基础的知识,文字上可能初学者还是看的不太明白,但是几张图片很形象的交代了几个概念摄影中我们经常给听说光圈的概念,它到底指什么?又有什么具体的作用?一、什么是光圈光圈其实是镜头里面的一个装置,它控制着快门按下时孔径的大小。大光圈的时候孔径就很大,小光圈的时候孔径就很小。光圈的大小和它的数值是呈倒数关系,也就是数值越大的时候反而是光圈越小,F1.2是大光圈,F11反而是小的光圈。从大到小:f1.2 f1.4 f1.6 f1.8 f2.0 f2.8 f3.2 f4.0…… f22二、光圈的作用1、控制进光量。
建筑与室内景物之摄影经验点滴
应该说:建筑与室内景物(下略)摄影是风光摄影的一个分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拍摄要领。 从另一种意义上看,建筑与室内摄影在拍摄技术和技巧上有别于纯粹意义上的风光摄影;而且由于其自身在建筑学方面的特定要求,故在拍摄方面要求专业性极强,难度更大;另一方面,由于拍摄时经常碰到诸如灯光与自然光交替等特殊情况,因而更增加了其拍摄和创作难度。笔者之所以有幸修书于此与广大影友稍作交流,其目的寄望以此唤起有志于从事或爱好建筑与室内摄影的朋友对这一特殊领域的兴趣和关注,以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历史史料性作品以告慰后人。 笔者所谓之建筑与室内摄影的建筑学属性,概受惠于建筑学与室内设计专业之设计学基础课程之一二,即:建筑与室内透视学课程,建筑与室内设计效果图课程之要领。(注:笔者先前就学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并曾在国内权威建筑学杂志《世界建筑导报》就职)如果专业人士从建筑学及室内设计学本身的要求出发或出于商业特定摄影要求的需要,那么现有的许多稿件之95%以上都不合格,统统将被CUT掉了。原因是摄影器材档次太低,镜头根本不具备景物像差纠正功能,此硬件问题乃其一。 另由于室内灯光色温不等,有时交叉安置并极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概念上的室外灯光片拍摄,几乎十有八九均不合格或根本达不到要求。要想在如此复杂的光影及色温条件下成功地拍摄合格的彩色片(尤其是正片),如果没有特定的器材及扎实的综合基本功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人说那你这要求也太苛刻了,简直是吹毛求庛等等。 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商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冒然枉下如此结论未免太轻浮了一点。具有国际水准的深圳大学《世界建筑导报》杂志所刊载的大部分国外专业人士提供的照片稿件,其质素之高是非常令人惊叹的。其中尤以第28期美国SOM专版介绍中的建筑摄影稿件,数百米的摩天大楼从上到下在照片上反映竟完全笔直,半毫米都不差(纯粹原版正片,未经任何电脑处理),而且所有样片张张如此,色温及色相表现更令人叹为观止。有如此高水平的同仁提供如此示范,国内同仁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以迎头赶上,除非你根本不想加入市场竞争之体制或就此为止惨遭淘汰。 回到上文提及的硬件问题即摄影器材问题。事实上,广大影友之所用135及120摄影器材系列,如果单从建筑或室内摄影及产品等商业摄影的要求来衡量,几乎99%都达不到要求,135机型中只有N系列之一款镜头具备PC调校纠正功能,但由于其底片篇幅太小,售价过高及调整方向单一造成性能价格比严重失调而问津者寥寥无几。于是一些专业人士纷纷将135,120系列打入冷宫以做收藏之用,同时又别无选择地将目光投向在像差调校纠正方面独领风骚的大型座机,4X5换成5X7还不过瘾,后来干脆象陈长芬先生那样甩掉所有细软,竟扛起100多斤重的8X10大型木头座机登上了古长城。在真正领略到摄影乐趣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以思考,我们究竟为什么去搞摄影? 笔者以为:摄影达到相当的深度之时,正是带给我们摄影工作者以低头反思人生意义所在之时。在我们广大影迷爱好者之列,少数人互相攀比名牌机之拥有,挎上尼康哈苏之属拟或端起变焦镜头来回抽拉以洋洋得意,在充分满足其虚荣心的同时对其作品的质素要求甚少,从来没有想到过他每按动一次快门留驻的将是历史,更没有想到过这将成为人类文化历史的遗产。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说“人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真实反映的建筑或风光景物也将会因时过而境迁则矣。故拍摄者如果从事其创作的同时没有这一理念马马虎虎地总寄希望与下一张的话,那么他终将一无所获。(注:本段落所指少数人竞相攀比名牌机型以满足其虚荣心者仅指极个别人士,对于从事新闻摄影或抓拍需要而为之者绝无半点贬低之意,请读者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据说深圳市摄影协会影艺交流工作十分活跃,同时在1997年前后推出了一系列摄影市场指导性参考价格,如135正片为100-300元/P,120正片为800-1400元左右/P,而4X5座机干版正片达到4000-8000元每页(后市场被一些鱼目混珠者竞相压价等恶性竞争行为扰乱了整个市场),消息不一定准确,但却无不为摄影市场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探讨方向。 就象那位提者崭新的F5系列洋洋得意地问我可不可以搞风光摄影的同学一样,我回答他说:你如果真想搞风光或建筑摄影还不如手工做一个大机器。他说:那多寒谗哪,丢人现眼的。这位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虚荣心病患者(恕不便点其名),他搞摄影并非专心致志从事于摄影创作,而是关心别人看他用的机器是否名牌,是否足够神气以充分满足其虚荣心。一位优秀的赛车手说:我宁可按我自己的意愿用废旧零件组装车来开,如果让我开那种什么豪华型的自动波,还不如让我去死。这位发烧友朴实的语言一语而道破天机:无论从事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注重实效而绝对不能为了满足其虚荣心,最终说话的将是成果而决不可能是炫耀。一位姓马的发烧友只花了几十元钱用木头做了一个大片幅座机,镜板和片盒之间全用黑布围成,像差自由调校,但镜头却是一流的,其拍出的许多作品竟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中一幅还获了个佳作奖。他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应该成为名言:拍你自己的,你管人家说什么。 说到镜头这一硬件器物,笔者想告诫各位影友的是: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大小照相机,如果你是真正想从事摄影艺术创作,那你最好别用变焦镜头,宁可辛苦一点多带几个。笔者曾与1986年买过一个28-200的长变焦镜头,当时拉来拉去觉的挺过瘾,但很快就把他扔到爪哇国去了。因为变焦镜头可以说除了方便之外其他因素均令人不敢恭维。我可以用那为赛车手的话说:如果让我买变焦镜头去拍风光,那我宁可去死。
Martin Turner 如电影般的英国风光
摄影师Martin Turner镜头下的英国风景,有如电影画面一样,波润壮阔,却又诗情画意,自然风景与建筑物的配搭,仿如天作之合。这些作品不论色彩、构图、光线都很出色,部份作品以慢快门处理,在画面上更营造出迷人的气氛,全都是很优美的作品。
成为出色摄影师的9个征兆
怎样才可以成为出色的摄影师?每个人的途路都不尽相同,很难一概而论。但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的征兆,那么你距离出色大概也不远了,或许现阶段你还未做得到,相信这也会是个不错的参考呢!1)你有一张或多张作品被多人流传能够拍摄到出色的作品,不单是你自己感受得到,而且别人也有同样感受,甚至喜欢分享出去的话,那就证明你有相当出色的才华!当然,如果拍到这样的照片也别要满足,一定要继续努力下去啊!2)早早认识后期技术能够在早期就恰当地理解到后期技术于你作品中的角色,将可以令你飞得更远。很多摄影新手不是无视后期,就是迟迟不想学,又或是过度使用!如果你能在早期就学懂如何平衡,你会很快走到正确的道路上。3)成功的摄影师称赞你就算你拍到不错的作品,也被出色的摄影师看到,但也不一定会因此获得称赞;如果你得到了,那就证明你真的做得很好!4)你参加了正确的摄影班市面上有无数的摄影班,但你必须细心选择正确、有意义的去学习。很多时候早期所学习的东西,会对你将来的摄影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现在有很多根本就在教错东西,这会令你浪费很多时间去重新纠正过来。所以懂得细心比较及选择的,你也较容易成功。
『摄影教程』让照片拥有情绪
摄影可以没有技巧,但却不能没有情感。在学习摄影的道路中,我们开始研究器材、研究技巧,慢慢地对拍照越来越驾轻就熟,但总是感觉只能拍出漂漂亮亮的糖水照片,对自己一直无法往更高一阶迈进而感到迷惘。我们缺少了什么?正是需要让照片拥有情感。不管是喜、怒、哀、乐,就是要赋予照片一个简单的情绪,但不是单纯的指使照片中的人,傻笑或者是装哭,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让看照片的人,完全感受到这份情绪。如何拍出有情绪的照片?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曾经有位摄影前辈在笔者某次讲座之后,发表了他的见解,认为笔者在讲座中所叙述「照片需要拥有情感」的概念过于简单,为何不多作自己,阐述高深的人像拍摄技巧与方法。但笔者认为,拍摄一张人像作品,不是套用技巧及方法就可以复制出来,人像摄影应该是要拍出情感与灵魂,若我们无法用心体会这件事,将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举例来说,力学理论是经由研究了解物体的变化所衍生出来的公式,让我们可以轻易的计算反推这些变化。但摄影不同,或许任何慢慢归纳而来的摄影定律与理论,是有助于我们更快速的了解摄影,但却无法只是套入公式就能实践出所谓「好的作品」,因为摄影的本质是在于传递一份特有的情感,这份情感会因为每个人成长的历练以及对生活的体验及态度而有所不同。或许有人会因为跟你的频率相近,拍摄出心境几近相同的作品,但却永远没有人可以取代你。因此当我们需抛开藩篱的枷锁与成见,该如何试着去拍出照片的情感,有几个方向可以尝试着去培养:让照片中的主角自然一点
摄影经验:给摄影新手的6点建议
为何买了相机拍了一段时间,照片总是拍不好?以下是小弟给摄影新手的建议,如阁下自问已是师父级数,请略过。找定方向首先问一问自己,你想拍什么?人像、风景、街头snapshot、婚礼、运动、食物、商业摄影等等,每项摄影题目皆有其特点,需要的技巧也不尽相同,找到自己喜欢的题目去专注学习和研究,不是说你选了一项便不接触其他的类型,而是专注一项作为起点,才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否则摄影技术林林总总,从何开始呢?而专注一项题目亦较易看到自己进步。当专长到达某个水平时,可以再尝试拍另一题目,会学习得更快。模仿模仿你喜欢的大师。想学习摄影,想必被某些照片“毒到”,那何不学习如何拍摄一张当初令你“中毒”的照片呢?摄影师在发展个人风格前,模仿他人是无可厚非的。 器材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我不会否认器材的重要性,某些摄影题材如鸟类、生态、运动等没有适当器材甚至是不可能拍到上乘作品。但新手却很容易过份沉迷器材而忘了自身的个人技术。如果你是新手,其实不用太担心器材优劣,现在的相机性能都很卓越,同价位相机的表现相差不多,如有两部价钱差不多的相机,站在消费者立场时当然是想买到当中最好的产品,哪怕只是领先1%的锐利度,但使用强1%锐利度器材却不会令你成为好1%的摄影师。一分钱一分货套在摄影器材也适用,所以买你能力以内可以最高级的那部便不会错。如能力只能买到入门级的相机也不要紧,入门相机绝对可以拍到大作。